\醫務人員在為市民貼“三伏貼”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鄭超魏浩文圖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進入小暑節氣,又即將迎來三伏天,醫院和醫館哪些專案比較“火”?哪些人群適用?暑熱難耐,有哪些消暑提醒和解暑妙招?近日,大河報·豫影片記者走進醫院探訪,為你帶來暑期“健康指南”。
三伏貼熱銷,中醫“冬病夏治”伏前加強貼已開貼
三伏貼,是中醫“冬病夏治”理念的一種方法,即在夏季入伏(三伏天)的時間將中藥貼敷在特定穴位上,藉助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對一些容易在冬天發作的體質虛寒性的疾病進行藥物調節,起到治療及預防作用。
最近,三伏貼銷售火爆。各大醫院、診所等患者盈門,大人小孩都前來貼敷。有的醫館從6月份開始預訂三伏貼,很多外省的例如廣東等地患者,早早聯絡醫館希望儘快郵寄,更有“老顧客”持續貼敷5年以上。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李伯群介紹,現代人體質偏於虛寒,到了夏天,外面暑熱驕陽,體內也是陽氣升散,那些“積寒”會趨向於後背或關節部位。
夏治可以疏通經絡、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臟腑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祛除寒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使冬季易復發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所以才有“冬病夏治”的做法。
目前,還未進入伏天,基本上貼三伏貼的患者都是防患於未然,提前貼敷加強貼。等到了入伏當天,三伏貼又將迎來一個小高峰。
2022年三伏貼貼敷時間為——伏前加強:7月1日~7月15日;頭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伏後加強:8月25日~9月4日。
用薑片敷滿後背,這樣的養生專案你見過嗎?
隔姜灸,是以薑片隔在皮膚和艾條之間施灸的一種方法。三伏天時採用隔姜灸,可增強艾灸拔除寒邪的能力。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平喘、補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病症。
除了三伏貼,記者還注意到,有些醫館的“隔姜灸”也廣受追捧。
《神農本草經》記載:“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
隔姜灸的原理並不複雜,它是在艾絨的基礎上配合生薑的藥性。而生薑歸肺脾胃經,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對祛除脾胃肺臟內的寒氣極為有效。所以隔姜灸最顯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
具體方法是,選取新鮮老薑一塊,沿著生薑纖維縱向切成薑片,然後在薑片上刺幾個孔,便於灸火透過姜孔順暢地進入人體,施灸時,薑片置於所選穴位上,艾條溫灸或直接放艾絨施灸。
每次放2~3個薑片,灸2~3個穴道,灸妥後另換新穴。隔姜灸的程度以區域性大片紅暈汗溼、患者覺熱為度。
進入小暑節氣,養生需注意這四個要點
小暑雖不是最炎熱的季節,但進入小暑節氣,每日熱三分,人出汗多,消耗大,易勞累,更不能忽視對身體的養護。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時明偉提醒,進入小暑節氣,要注意“養生四大要點”:
平心靜氣以養心
中醫“四季養生”的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同時,小暑節氣期間最易發生中暑,故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果不得不從事戶外活動則應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常洗澡勤換衣衫
小暑,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使“陽熱”易於發洩。但在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容易使外感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疾病。
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作為夏季多發病的消化道疾病高發頻發。這一時節的飲食,要注意飲食衛生,以清淡飲食為主,同時均衡營養。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要適量攝入,為了清淡不沾葷腥只能讓人抗高溫和疾病的能力下降。
適當運動室外不久坐
小暑過後,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會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養生食譜
炒綠豆芽:
【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豆芽洗淨水淋幹,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療瘡瘍。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衝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