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穿得越多越暖和這四個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
進入冬季,各種禦寒方法“層出不窮”:有些喜歡喝點酒暖暖身子,有人喜歡做點好吃的補補身子,還有些“懶人”要是不出門,索性就能在床上躺上一天......
這些過冬方法真的健康嗎?是否值得大家學習?一起來看看冬季養生的常見誤區。
1
舔嘴唇可保溼?
寒冷時空氣乾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現乾裂,引起不舒適、疼痛和出血。不少人喜歡用舌頭舔嘴唇,以為這樣可以溼潤和舒服一些,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因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比較黏稠,舔在嘴唇上,就好像抹了一層漿糊。
水分蒸發完了,嘴唇會更乾燥,更容易起皮。如果嘴唇乾燥不舒服,可以適當塗些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潤唇膏。
2
穿衣越多越暖和?
冬天裡,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衣服的保暖程度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係,當一件件衣服穿上後,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保暖性也隨之增大。
但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從生理角度說,人如果穿衣過多過厚,會因熱量大,致使皮膚血管擴張,從而增加了散熱,反而降低了機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3
喝白酒可禦寒?
不少人以為冬天喝白酒能幫助人抵禦嚴寒。
實際情況是,人們喝酒後熱乎乎的感覺是短暫的。人體內的熱量是在肌肉運動時,由體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經化學反應產生的。
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它們產生不了多少熱量。相反,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血液向外輸送熱量,身體的熱量在大量丟失後,人會感到更寒冷。
4
矇頭睡覺最舒服?
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歡用被子矇頭大睡。這樣既不衛生,也未必舒服。
矇頭而睡的時候,除了因氧氣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難、頭昏腦脹外,從嘴裡撥出的大量水汽也使被窩內的溼度急劇加大,被窩內良好的小氣候迅速遭到破壞,全身肌膚都會變得不舒服。
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現,最舒適的被窩小氣候要求有每秒0.2米的微氣流。這麼小的風速對人體近乎沒有吹風感,調節起來比較困難。
一般來說,只要睡眠時被子沒有裹成“筒狀”,被子與身體間有一定的空間,並且在肩以下墊被與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基本上就能達到令人體舒適的“微氣流”標準。
5
冬季養生記住這幾點
01
多點水
入冬以來,咽乾口燥、皮膚瘙癢、鼻出血病人明顯增多。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很多水分,來暖氣後,室內乾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身體自然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專家建議,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應注意多喝點水。
02
出點汗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容易縮手縮腳,減少運動量,但冬季養生適量運動仍不可少。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
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練習瑜伽以發熱或微汗為本,也可以堅持用溫熱水泡腳,到微微出汗,但也不能出汗太多,一方面汗多洩氣,另一方面,容易受涼感冒。
03
食補或藥補以蘊藏
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大雪和冬至前後進補。此時進行食補或藥補,藥力(或食力)易於蘊藏而逐漸發揮效能,是年老體弱之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健體強身、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
在飲食上應多食羊肉、菠菜、香菇、山藥等食品,以養脾、腎。老年人脾胃虛弱,在飲食上應避免濃濁、肥膩和過鹹之品,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懷山藥、山楂、柚子等,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溼粥等。
04
要保暖
大雪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大雪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頭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熱量散發也多,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
從中醫角度來說,頭為“諸陽之匯”,也是應該重點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頭部保暖更加重要,對預防腦卒中等很有幫助。”
而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05
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冬季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來源:綜合中國婦女報、中國網、錢江晚報、浙江大健康、人衛健康
編輯:黃攀連
校對:耿靜
稽核: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