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貧血愈發多見,父母需重視起來,保護孩子身心健康

由 宮繼梅 釋出於 健康

一份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兒童的貧血率佔比較高,在25%左右;我國婦女的貧血率和兒童接近,在20%左右;我國成年男子的貧血率測評尚可,在10%左右。

莉莉媽媽昨天突然接到幼兒園老師打來的電話,說莉莉在做戶外活動時暈倒了,幼兒園已經把孩子送去就近的醫院急診,請莉莉媽媽迅速趕來。

在路上,莉莉媽媽腦子嗡嗡作響,心裡盤算著,早上走的時候女兒還好好的,為何戶外運動時就出現了這種狀況?難道是在幼兒園又沒好好吃早飯嗎?

莉莉媽媽趕到醫院後,莉莉已經醒過來了,正在注射葡萄糖。醫生告訴莉莉媽媽,他們初步判定莉莉為中度缺鐵性貧血,剛才已經出現了輕微抽搐症狀,建議她帶孩子做一個全面的檢查。

在物質生活富足,人們的健康飲食觀念越來越強的現代社會,為何還經常見到貧血的孩子呢?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0—12歲兒童營養狀況流行趨勢(2002—2014)》中提到,在我國,每100個兒童中就有11個貧血,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貧血將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所以,對孩子貧血的關注,應該放在育兒的重要位置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貧血將會出現哪些症狀。

一、孩子貧血的症狀有哪些?

兒童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是活潑好動的,天性使然,讓孩子們總是喜愛玩耍,喜歡參與戶外運動。

如果出現貧血的現象,那麼孩子的身體就容易疲勞,不喜多動,不僅發育遲緩、頭暈嗜睡、精力不濟,嚴重的貧血還將引發其他疾病發生。

發育遲緩

孩子受貧血影響,將出現身體和智力發育遲緩的現象。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總是不長兒,就武斷地認為是缺鈣所致,其實,還應該關注孩子是否出現貧血情況。如果孩子是輕微和中度貧血,可以遵照醫囑,補充相關營養和輔助藥品治療,如果孩子是重度和極重度貧血,就需要及時就醫。

孩子貧血引發的身體發育遲緩問題導致其個頭矮小,氣力不足,不愛運動,如果是智力發育遲緩,將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很多困擾。

頭暈嗜睡

患有貧血的孩子更加嗜睡,精神萎靡不振,一幅沒睡醒的樣子。貧血的孩子對什麼事都沒興趣,也不願意活動。

還有甚者,因為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的症狀,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裡,孩子在參加戶外運動時,就容易出現如上面提到的莉莉所經歷的暈厥。

精力不濟

貧血也容易讓孩子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由於精力不濟,孩子也無法高度集中去做某件事,上課容易開小差,小小年紀就出現疲勞感,免疫力也隨之下降。

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是很危險的,不僅平日裡容易被感冒侵擾,生病的痊癒速度也變得緩慢。缺乏抵抗力,致使疾病頻頻造訪,對生活、學習造成一系列的影響。

那麼,孩子的貧血現象是怎麼發生的呢?

二、孩子為什麼容易貧血?

醫學對貧血的解釋為,人體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含量等明顯低於正常值。一般情況下,醫學上將貧血分為輕、中、重、極重四個程度。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 》認為,營養性貧血是中國兒童最常見的問題。也就是說,營養不良、營養失衡,是導致孩子貧血的最常見因素。

此外,缺鐵性貧血也是比較常見的貧血,多發於6個月至24個月的嬰幼兒,青少年時期,也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主要是青少年處於生長髮育高峰,偏食、挑食、減肥等因素誘發了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父母需要認真對待孩子的缺鐵性貧血,因為長期鐵丟失會導致慢性胃腸疾病的發生,父母要隨時關注青春期孩子的變化,及時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營養保障。

貧血的發生除了會帶來疾病隱患,最致命的是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

三、貧血會影響孩子智力

桃子已經兩歲八個月了,可仍然對探索外界不感興趣。媽媽帶桃子去院子裡玩耍時,她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東撿西拿,到處亂跑。

桃子媽媽嘗試用各種辦法逗弄她,比如一朵鮮花、指著某個小動物、路過的正在玩扭扭車的小男孩……,這些對桃子一點作用也不起,她“乖巧”地依偎在媽媽身邊,寸步不離。

正好幼兒園需要入園前體檢,桃子媽媽就帶她做了一個全面的檢查,這才發現,桃子已經患有貧血很長一段時間了。

在醫生的詢問下,桃子媽媽才明白,桃子在6個月可以新增輔食的時候,她沒有及時進行補充,還是主要依靠奶瓶維持桃子的需求,難怪桃子1歲之內十分愛哭,可能就是飢餓所致,這讓桃子媽媽倍感愧疚。

然而更令桃子媽媽憂心的是,醫生對桃子進行的智力測試結果顯示,桃子在社會適應、精細動作、語言和大運動四個方面的指標,均低於正常兒童,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問題。

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每個家庭最關心的問題,如果貧血正在影響孩子,父母需要如何改善呢?

四、父母如何改善?

不能保證一日三餐的正常,是孩子們營養缺失的一個因素,而現代家庭父母們的溺愛,孩子挑食、偏食、愛吃零食現象頻發,也讓孩子容易患上貧血。父母該如何改善這些狀況呢?

均衡營養:父母要保證孩子的正常、均衡飲食。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量表格中,將居民日常所需的營養水平分為了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4個指標。倒不是讓父母按照既定標準每天稱重準備飯菜,而是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日常所需,一定不能低於平均需要量。

及時新增:孩子特定的生長期內,父母需要加強營養供給,嬰兒要及時新增輔食,幼兒要及時補充鈣劑,青少年要注意體力、腦力的耗費。而對於飲食結構不均衡的家庭,如蔬菜水果攝入量過少,不能保證每餐都有蛋白質提供,就更需要及時進行新增和補充了。

2013年,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攜手《母子健康》雜誌釋出了《2013年度中國兒童營養健康調查報告》,據報告顯示:在我國,有25%至30%的學齡前兒童不能保證“每天都吃早餐”。可見,兒童的營養失衡之所以成為貧血的一大誘因,就是因為他們的正常飲食不能完全保障。希望父母們都能關注孩子的飲食狀況,盡己所能,給孩子打好身體基礎。

​您是否因為早上趕時間也忽略過孩子的早餐?您對於孩子因為營養失衡患貧血是如何看待的?期待您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