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爸爸媽媽生命的延續,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不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
潛移默化之中,寶寶的性格得以塑造,三觀得以樹立,在今後的漫長歲月中更是以其作為生活的根基和起點。
所以說,想要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父母的言行舉止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想要教出優秀的孩子,家長不見得要德才兼備,但一定要明是非。
最悲哀的教育=“以愛之名”的管束,別讓所謂的“愛”毀了孩子朋友小秦人員不錯,就是脾氣暴了點,但自打有了寶寶,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小秦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孩子小的時候,小秦就三令五申,要求他每天準點起床,吃飯時不能說話、不能看電視,放了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即便寫完了也不能跟其他小朋友出去瘋玩,每晚睡覺前都要看十頁課外書……
在媽媽如此嚴厲的約束下,孩子的成績卻是名列前茅,自我管理能力也在眾多同齡小朋友中脫穎而出。就這樣,媽媽繼續實施著“魔鬼訓練”,孩子也習慣性聽從執行,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切看起來都沒什麼變化。可當孩子上了高中後,原有的寧靜生活便被徹底打碎了。
孩子時常逃課、交了女朋友、學著別人打架,小秦不明白是什麼讓他有如此的變化,嘗試溝通幾次都沒有效果,每次都以小秦的爆發而收場。
最後一次大吵,孩子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衝著媽媽大吼:“我從小就被你管著,你說的愛我就是沒日沒夜的限制我的自由。你不是已經給我安排好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了嗎?好啊,那我就不用好好學習了,這不對嗎?”
聽了孩子的話,小秦愣在原地,她從沒想過自己的要求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生活中,像小秦這樣,以這樣嚴苛的教育方式來管教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都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可以在社會上站得住腳,但他們卻忘了教育的本質,忘了社會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更忘了孩子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其實,能成才的孩子,背後站的是明理的父母,是適合的教育方式。
十年後能在社會上站住腳的孩子,父母多有這些特徵,和學歷無關1)尊重孩子懂得放手的父母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都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誰都不希望每天在活在他人的約束下,即便是自己的父母。聰明的父母不會用言語和長輩的身份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不會以嚴格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做這做那,而是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放手,讓孩子嘗試獨自飛行。
此時,孩子會覺得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得到了他人的重視,反過來,他也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2)有人格魅力的父母
爸爸媽媽不妨想一想,孩子聽話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他的爸爸媽媽,所以他不得不聽自己的話,還是因為自己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孩子是喜歡自己,敬重自己,所以才聽話懂事?其實,這兩者的差別可不小,第一種是孩子被迫接受,而第二種則是孩子主動為之。
有人格魅力的父母是孩子真正的榜樣,是孩子心甘情願想要追隨的人,這樣的情況下,還用擔心孩子的叛逆嗎?
3)自身不斷學習的父母
不少家長對孩子相當嚴格,什麼都要做,什麼都要做好,但事實卻是,爸爸媽媽自己也不見得能比孩子強。要求孩子每天讀書寫字,還定時定量,自己卻躺在床上,刷著手機咯咯直樂,試問這樣的家長提出的要求,哪個孩子會心甘情願地執行?
爸爸媽媽雖然是孩子的長輩,但也需要不斷學習,學習怎樣教育孩子,學習怎樣讓自己更加優秀,學習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