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正確做家庭教育?
據全國婦聯家庭教育狀況調查顯示,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針對普通家庭便捷學習的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從歷代家訓中擇取最經典的四部:《顏氏家訓》《溫公家範》《袁氏世範》《訓兒俗說》,冠以“中國四大家訓”之名出版,於昨天在學悅風詠書社正式首發。
“學校教的是知識,而人格教育基本來自家庭,它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被稱為“史上最強老爸”的梁啟超開展以傳統德育為主的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成就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眼下,年青一代的父母,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何為恰當的方法。
那麼,今天我們該怎樣正確做家庭教育?不妨汲取前人的智慧。據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奚彤雲介紹,此前,該出版社從歷代家訓名著名篇中選編了一套“中華家訓導讀譯註叢書”,共16冊,較為完整地呈現了傳統家訓的代表性著作。該叢書原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案和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資助專案,集結一批專家學者選擇最優版本精加註釋,是目前市面上釋譯質量最好的家訓版本。此次出版的“中國四大家訓”,堪稱精華中的精華。選擇的標準,一是作者親撰,後人整理編纂而成的不收。二是自成系統,論說詳明全面,用現在的話就是專著,而非單篇。三是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即有經典性。四是對現代生活的適用性強,即其精神保持高度的活力,形式方面做適度的轉化就可應用於現代生活。
“中國四大家訓”涵蓋學習、修身、處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等方面,濃縮了幾大家族千年的家庭教育智慧。其中,《顏氏家訓》被譽為中國曆代家訓之祖,重視早教和學習習慣培養,凝聚作者顏之推一生的生命體驗、價值理念和實踐方法。《溫公家範》是北宋大史學家司馬光的傳家寶,它用歷史故事講透為人德行修養。《袁氏世範》堪稱中國古代讀書人“處世、治家”的啟蒙課本,其作者——南宋的袁採,生活的年代大致與儒家集大成者朱熹同時。《訓兒俗說》是明代晚期袁了凡給兒子的人生之書、了凡四訓的源頭活水,注重培養自信自強的性格底色。
中國家訓的歷史源遠流長,凡有讀書人的家族,都有自己歷代相沿的家訓和家族文化。在“中國四大家訓”責編劉海濱看來,學習家訓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培養下一代。然而,學習家訓首先是父母提升自我,豐富家庭生活乃至改變人生的機會。中國文化是以修身為本的。所謂修身,就是透過自我修養身心,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狀態,體驗更豐富美好的人生。以此為基礎,營建家庭氛圍,培養下一代,此之謂齊家。由此向外推擴,改變社會環境乃至人類生態,此之謂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為本,修身既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和出發點,也是一切事業的最終目的,換言之,個人透過從家庭到天下,做各種事業來修養自身;傳統文化就是以這樣的邏輯架構,整體呈現,並代代相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弛注意到,“中國四大家訓”全書每篇不僅對原文進行了註釋、譯文,對生僻字、多音字標註拼音;還在每個段落或章節下增設“實踐要點”,結合近人案例和當前現實,探討傳統家訓對當今教育實踐的啟示,讓讀者讀得懂用得上。
比如,對於家訓中的主要內容——忠孝,現代人往往從“權利平等”的角度出發,想當然地認為提倡忠孝就是等級壓迫。從經典的本義來說,忠、孝在各自的語境中都包含一對關係,即君臣關係(可以涵蓋上下級關係),父子關係;並且對關係的雙方都有要求,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說君要有君的樣子,臣要有臣的樣子,父要有父的樣子,子要有子的樣子,對雙方都有要求,而不是僅僅對臣和子有要求。更重要的是,這個要求是“反求諸己”的,就是各自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對方,比如做君主的應該時時反觀內省是不是做到了仁(愛民),做大臣的反觀內省是不是做到了忠;做父親的反觀內省是不是做到了慈,做兒子的反觀內省是不是做到了孝。如果只是要求對方做到,自己卻不做,就完全背離了本義。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