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人體靠這種免疫功能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異物(病毒、細菌鞥),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
可以說,免疫力是最好的“免費醫生”,它的強弱會影響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
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佈的場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最常見的免疫反應,比如嗓子疼,自己就可以摸到頜下淋巴結的腫大,這就是免疫反應在起作用。
免疫細胞是指發揮免疫功能的細胞,俗稱白細胞,包括淋巴細胞和各種吞噬細胞等。
免疫活性物質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包括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防線
免疫系統透過三道免疫防線來實現免疫功能。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
作為人體最直接接觸外界的部分,皮膚就像“大門”一樣守衛著人體,它們能阻擋、清掃病原體入侵。
還有,呼吸道粘膜上有纖毛,也可以清除異物。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如果病原體意外進入體液,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就會去溶解和吞噬病毒。
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特異性免疫
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能產生抗體抵抗病原體。
這次新冠病毒和免疫力,就像是一場攻防戰的敵我雙方,病毒要入侵人體體內並引發感染,得突破三道防線。
所以就算我們處在充滿細菌、病毒的環境裡,也不會每天都生病。
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免疫監視。
免疫防禦是指人體免疫系統抵抗或防止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侵犯,減少疾病感染。
免疫自穩是指免疫系統及時把人體衰老和死亡的細胞識別並清除,保持人體的穩定。
免疫監視是指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體內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可能。
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
免疫系統並不是越強越好,最佳狀態應該是處於中間平衡位置,既不過弱,也不過強。
如果免疫防禦過強,攻擊進入身體中的塵埃、花粉等無害物質,就會出現過敏反應。
如果免疫系統不分青紅皂白攻擊正常的身體組織,就容易患上紅斑狼瘡、類風溼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力較差的幾種人
1. 社交圈子太小的人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社交圈子越小就越容易生病。在18~55歲的成人中,至少有6個朋友的人,比朋友少的人抗感冒能力強4倍。
2. 缺少睡眠的人
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與每天睡7~8小時的人相比,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體內抵抗流感的抗體減少50%。
3. 不愛喝水的人
充分飲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溼潤,增強免疫,對普通感冒病毒的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4. 不愛運動的人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週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和抵抗力也會相對增加。
5. 生活壓力大的人
人在喪偶後的一年內最容易生病,一份讓你內心不得安寧的工作也會對免疫力造成深深的傷害。
6. 吸二手菸的人
據統計,每年約有3000個美國人因為吸入二手菸而患肺癌死亡。
7. 濫用抗生素的人
濫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壞腸道先天免疫,會讓病毒產生抗藥性,導致更嚴重的感染。
8. 缺少幽默感的人
美國洛瑪連達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看滑稽影片1小時可顯著提高免疫力。因為大笑能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
免疫力自測
免疫力低下常有的幾種表現:
免疫力高低受遺傳、年齡等影響,不同年齡段的人增強免疫力的重點不一樣。
兒童和青少年
母乳餵養:為新生兒打下“免疫力”基礎。
接種疫苗:兒童預防多種疾病、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保證作息: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充足的睡眠。
飲食:多吃蔬菜多喝水,少吃加工食品。
生活環境:遠離苯、甲醛、PM2.5超標的汙染物 。
中青年
30歲以後,生活工作壓力大,免疫系統最易出問題,保持規律的飲食和作息,經常運動,廣交朋友,保持心情愉悅。
老年人
老人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適量運動,不濫吃保健品;有糖尿病、氣管炎等基礎病,可考慮接種流感、肺炎疫苗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健康、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命時報、美國《預防》雜誌、健康時報
指導專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教授,王月丹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馬冠生
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
材料來源/省家教指導中心
圖片/省家教指導中心
編輯/王玉冰
【來源:浙江女性】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