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只是普通的痣,哪曉得會是癌症啊”,張大爺說道。
2年前,張大爺去診所把臉上的痣給“點”掉了,但最近,他發現那顆“痣”又長了出來,並且不斷變大,不得不去醫院檢查。
醫生查體後,初步判斷為惡性病變,並取樣做了活檢,最終病理結果確診為“鱗狀細胞癌”。隨後,張大爺住進醫院,在排除手術禁忌後,接受了皮膚病損切除術、滑動皮瓣移植術,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就辦理了出院手續。
“鱗狀細胞癌”這幾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上一次聽說還是趙忠祥去世的時候。
2019年12月,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在因腿部不適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鱗狀細胞癌,並且已經發生擴散。次年1月16日,趙忠祥因病去世,享年78歲,從發現到死亡僅一個月的時間。
一、來勢洶洶的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被稱為鱗癌,是一類上皮組織細胞及鱗狀細胞發生病變的癌症病理型別,只要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都可能發生鱗癌,包括皮膚、食道、子宮頸、陰道、支氣管、膀胱、腎盂、肛腸等。
浙江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盧麗琴指出,皮膚上的鱗狀細胞癌容易發現,早期治癒的成功率比較高,但發生在食管、肺部等的鱗癌比較隱蔽,很多患者一確診就是晚期,病情進展最快的,從發現到死亡,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鱗狀細胞癌並不少見,2020年,中國僅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就新增14.2萬人,死亡人數近7.5萬人,呈上升趨勢。
頭頸部鱗癌如果在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預後不錯。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人們缺乏認知,導致70%以上的患者拖到中晚期才確診,此時不僅會出現各種症狀,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出現遠處轉移,五年生存率低於50%。
二、別把皮膚癌當成“痣”!發生在皮膚表面的鱗狀細胞癌,是皮膚癌的一種,但皮膚癌和“痣”並不一樣,千萬別把皮膚癌當成“痣”。
皮膚癌是皮膚上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包括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生長侷限,預後相對理想一點,而惡性黑色素瘤的惡性程度高,預後比較差。
長期暴露在紫外線照射下、放射性損傷、病毒感染、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慢性皮膚病,以及黏膜白斑、日光角化病等癌前病變皮膚病,都可能誘發皮膚癌。
多數皮膚癌患者,早期會出現紅斑狀的丘疹樣皮損,同時伴有鱗屑、痂皮。隨著病情的進展,還可能會出現半透明的丘疹樣結節、滲血癥狀,或者病灶內出現黑點、出現纖維樣斑等。
其中,惡性黑色素瘤容易與痣混淆,可透過觀察痣的形狀、顏色、發展速度、大小等,來區分惡性黑色素瘤和普通黑痣,例如:
- 普通黑痣一般是兩邊對稱、邊界清楚、顏色單一、生長緩慢、直徑不超過5mm,
- 惡性黑色素瘤多呈不規則形狀、邊界不清晰、摻雜多種顏色、直徑超過6mm,而且生長速度較快,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並伴有瘙癢、潰瘍、出血等症狀。
- 尤其是出現在手掌、腰周、腹股溝、腳掌、腋窩等易摩擦部位的“痣”,如果直徑較大,伴有潰爛,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處理。
遠離皮膚癌,建議從以下三點做起。
1、做好防曬工作,避免長時間的皮膚暴曬
皮膚接受過度的紫外線暴露,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生風險,例如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群,更容易被皮膚癌“盯”上,這些人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可透過塗防曬霜、打遮陽傘、佩戴遮陽帽等來進行防曬。
2、避免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平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長期接觸苯並芘、砷化物、焦油等化學物質,必要時要做好防護工作。
3、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自己的皮膚,如果無故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印記、潰瘍、黑痣,要提高警惕。另外還要管住手,不要亂扣黑痣,也不要去非正規診所“點痣”,以免引起黑痣癌變。
皮膚癌作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能早期發現,積極治療,能大大提高生存率。我們在日常要做好皮膚癌的預防,避免長期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中,避免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並定期進行檢查等。
參考資料:
[1]柴玥, 董梅.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內科治療[J].國際腫瘤學雜誌,2019, V46(002):94.
[2]長大了也會癌變?學會這5招可以判斷,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2021-11-16
[3]周曉鴻. 皮膚鱗狀細胞癌[J]. 皮膚病與性病, 2015, 37(3):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