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怎麼補?教你一碗溫胃健脾湯,喝得脾胃越來越暖
脾胃虛弱包含了多個方面,例如脾虛、胃虛等多種情況,今天給大家詳細的講講脾胃虛弱的症狀表現和調理方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脾胃虛弱的症狀有哪些:
脾胃虛弱的常見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洩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如表現為脾不統血則見: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後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症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如表現為中氣下陷則見: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小便渾濁如米泔等。多見於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
如表現為胃陰虛則見:見口乾唇燥,嘈雜,乾嘔,飲食減少,或吞嚥不利,食後胸膈不適,大便乾結,舌紅中心幹,少苔,或舌光、幹絳,脈細數等。
如表現為脾胃虛寒則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虛弱如何調理
1、冬瓜薏米扁豆湯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50克、湘蓮肉30克、扁豆30克、瘦肉300克。
做法:冬瓜洗淨切塊,瘦肉切塊,薏米蓮子扁豆洗淨,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脾胃溼熱,胃腸不適者適用,虛寒者不宜,最宜夏天服用。
2、歸蓍羊肉煲
材料:當歸9克、黃蓍30克、生薑三片、羊肉500克。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放熱水中加生薑少許,煲五分鐘撈起,加以上藥材再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溫中補虛,補脾益胃,氣虛最宜。
3、胡椒蓮子豬肚湯
材料:胡椒9克、蓮子60克、佛手9克、豬肚一個。
做法:豬肚洗淨放入滾水中煲五分鐘撈起,胡椒(布包)加蓮子、佛手,加適量水煲二個鐘,加鹽少許,即成。
功效:溫胃補脾,疏通胃氣,胃冷氣滯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