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怎麼辦
小兒厭食,是兒科常見的症狀之一,據2016年中華兒科學會統計,在中國1-7歲的兒童當中,小兒厭食發病率高達40%,在兒科當中佔到了5%~7%。小兒厭食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一是營養攝取不夠會影響生長髮育,二是免疫功能下降會引起疾病多發,三是微量元素缺乏會引起骨骼的發育等等。因此,小兒厭食已成為家長格外重視的問題之一。
《黃帝內經》記載:“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中醫認為該病的病位在脾胃,多因脾胃功能失調所致。因此臨床上,用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炒三芽,可以促進小兒胃腸的蠕動,增強機體內部蠕動的原動力。
炒麥芽,炒稻芽,炒谷芽被稱為炒三芽,具有補胃益脾,恢復脾胃氣的功效,再加以炒炙的炮製方法,既緩和了藥性,也減少了對胃部的刺激,可以在吸收的同時,減少對小兒嬌小胃部的傷害。因此炒三芽是兒科常用的消食健脾方。
【來源】本品為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
【主治功效】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肝鬱脅痛,肝胃氣痛。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鬱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
【藥理作用】助消化作用:本品含α和β澱粉酶。澱粉在兩者作用下可分解成麥芽糖與糊精。麥芽煎劑對胃酸與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輕度促進作用。
【用法用量】10~15g;回乳用60g。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 Oryzasativa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成的炮製加工品。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主治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於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炒用偏於消食。
【藥理作用】主要有效成分為澱粉酶,含量較麥芽低。消食健胃力較麥芽弱,故稻芽更宜於輕證,或病後脾虛者。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 ) Beauv.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成的炮製加工品。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主治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治宿食不化,脹滿,洩瀉,不思飲食。炒谷芽偏於消食,用於不飢食少。
【藥理作用】本品所含的β-澱粉酶能將糖澱粉完全水解成麥芽糖,α澱粉酶則使之分解成短直鏈縮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和β-澱粉酶量較少,其消化澱粉的功能不及麥芽。
【用法用量】9~15g。
(以上用量皆為成人用量,用於小兒時可酌情適當減量)
①三星湯
原料:
1、炒谷芽、炒麥芽各10克,炒山楂5克,兩碗水煮成半碗(1歲以上)。
2、炒谷芽、炒麥芽各8克,炒山楂3克,兩碗水煮成小半碗(1歲以下)。(可以適當放一點黃糖調味。)
用法:消化不好時:三星湯+素食喝2-3天。日常保健:三星湯+素食一週1次。
作用:消食導滯,適合脾胃虛弱、食積反覆的孩子。谷芽、麥芽、山楂用炒過的藥性會更溫和。
注意:家長不要用三星湯衝奶或者其它飲料給孩子喝。
②稻芽梗米粥
原料:稻芽(炒)15克,梗米50克。
做法:炒好的稻芽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煮梗米粥,粥成即可食用。
作用:健脾開胃、消食和中,適用於小兒食積滯化、脹滿、食積洩瀉、厭食症。
③稻芽麥芽山楂瘦肉湯
原料:瘦肉300克、炒稻芽20克、炒麥芽20克、炒山楂10克,輔料:姜、鹽。(3-4人份量)
做法:
1、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
2、炒稻芽、炒麥芽和炒山楂沖水洗淨,並將其裝進熬湯袋裡,可防止細微的稻芽、麥芽四處飄浮;
3、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作用:開胃消滯,助消化去溼熱,味道酸酸甜甜,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適合兒童飲用。
注意:小兒厭食需要針對病因,選擇合適的藥膳食療。另外,還需要家長學會以下幾點:
1、合理餵養。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採用純母乳餵養。按順序合理新增輔食,不要操之過急。小兒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亂加額外的“營養食品”。
2、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定時、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包括飲料),以免血糖升高影響食慾,葷素搭配、不要偏食。
3、關注小兒的情緒活動。不限制自由,不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從而影響其情緒,使其食慾降低,應保持輕鬆愉快的進食情緒。
4、不必過於擔憂。一餐不吃、不必顧慮,下餐餓了自然會吃。不必過分注意兒童進食,利用誘導或以威脅手段反而致反感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