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希望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以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一種好的環境中成長。
然而這樣就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你一味地給予愛,孩子只會理所當然地享受,根本都不會有任何回應。
此時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教育孩子,那就是讓他們學會感同身受,讓他們懂得他們得到的愛不是理所當然的。
有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人說對孩子就要多愛一些,多寵一些。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錯,關鍵是怎樣去做。
那些所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在孩子做錯了事情給予一定的懲罰。可是如果一味地指責和打罵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更加不利於親子教育。
對孩子多愛一些,也並沒有錯。可是有些家長,所謂的愛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溺愛。這樣的愛,不是愛,最終將會變成害。
所以說教育孩子是需要講究策略的,不是腦袋一熱,想怎樣就怎樣。這樣教育不好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反覆無常,並且對於家庭教育變得極度的不配合。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其實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以打罵和責備,更不是整天無止盡地寵愛和呵護,而是讓孩子在生活當中感同身愛,他才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才能更好地去改正。
比方說孩子總是喜歡功欺負小動物,家長一次次地讓孩子不要拽小動物的尾巴或者是打它們,可是孩子總是不聽。這個時候,就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被人拽被人打的那種感受了。
家長這時可以揪著孩子的頭髮,讓他感受一下小動物被人抓住尾巴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孩子只有感受到了,它才知道,自己的這一行為,原來會給小動物帶去傷害。
這個時候家長輕柔地告訴孩子,小動物也是會疼得,和他一樣,被人拽著會不舒服。那麼今後孩子就不會再去欺負小動物了,因為孩子感受到了,他知道這個做的後果是什麼。
相比起有些家長,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孩子永遠都不知道,這一行為帶給別人會是怎樣的感受。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了不舒服的感覺,下一次,他才不會將這種不舒服帶給別人。家長所要對孩子進行的親子教育,也就達到了應有的目的。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第一任老師,我們既不能像老一輩子那樣所謂的棍棒下面出孝子,也不能像有些家長那樣,把孩子給寵上天。
我們要在孩子犯錯之後,讓他們對自己的錯誤,承受一定的責任。不是打罵也不是什麼都不去管,任由著孩子錯下去。而是讓他們感同身受,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也只有讓孩子感同身愛,知道這一後果帶給別人的這種傷害,讓自己也非常不舒服時。他才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不再犯錯。
作品散見國內各大報刊
累計發表文字五百萬
著有圖書《自律的孩子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