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到了上場之後,對每個小商品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到自己喜歡的,可能會隨口放進口袋裡。認為把商品放進口袋就是自己的,並沒有買東西的概念,這就容易鬧出誤會。
案例:
這天,寶媽麗麗帶著4歲大的兒子皮皮去逛商場,皮皮平時就比較好動,到了商場就如同一匹野馬一樣四處瞎逛。皮皮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放進購物車裡,媽媽一看這麼多頓時很頭疼,於是一件一件放回去。皮皮有些不高興:“媽媽,這麼久沒逛商場,怎麼還不讓我挑東西!”
後來,在賣牛軋糖的貨架上,媽媽看到孩子把兩塊牛軋糖放進口袋裡。麗麗覺得,玩具什麼的就不買了,等會給他把牛軋糖買了就好。逛了一會兒就開始買單回家。
付完款之後,小艾拿著購物小票就開始往外走。這時商場的警報器突然響了,商場工作人員馬上就把母子倆攔了下來,商場人員很肯定地表示孩子偷了商場的東西。這時候麗麗沒有想到孩子口袋裡的牛軋糖,於是就說已經付過錢了,隨後拿出小票和購物袋給他們看。
可是,商場人員卻氣勢洶洶地看著皮皮,說道:“你家孩子肯定偷了東西,不信就讓我們搜身,要是搜到了就處以商品價格10倍的賠償。”皮皮看到大人這麼兇狠,頓時委屈地快要掉眼淚。
麗麗擔心大人的舉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開口回應道:“你們沒權利對我孩子搜身,一群大人這樣對待一個孩子合理嗎?我在你們商場花了幾百塊,難道還差那點錢嗎?你們也有孩子,如果別人搜你們孩子身,你們願意嗎?”
商場人員大半都是有孩子的人員,聽到麗麗說到話覺得不無道理,於是就開始放行了。
等到麗麗回到家裡,突然想起孩子口袋還有兩塊牛軋糖,趕緊帶著孩子去商場賠禮道歉。
為什麼小孩子會“偷”商場東西?
嚴格意義上來說,孩子這樣的舉動並不算“偷東西”。孩子小的時候缺乏物權意識,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想要據為己有。因為在孩子看來,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了。
比如,寶寶看到別的小朋友玩玩具,他喜歡這個玩具就會馬上搶過來,這說明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沒有認識。
父母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呢?
1、教育孩子,不能拿走沒有付錢的商品
父母平時就要教育孩子,在超市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先買下來才能拿走,沒有付錢就不能拿走。如果不付錢就拿走的話就是“偷東西”,這樣的行為會讓所有人討厭的。孩子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但是父母反覆強調孩子就會明白了。
2、教育孩子,不能在超市吃沒有付錢的東西
有些孩子比較嘴饞,加上沒有自控力,可能看到想吃的東西就會馬上拆開。雖然父母會為此付錢,但是孩子可能會覺得超市東西可以隨便拆開。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能再超市隨意吃沒有付錢的東西。
有一個女同事,在這方面就管教有方。她有一個2歲大的女兒,一跑進超市就忍不住想要開啟零食的包裝袋。後來她這樣告訴女兒“寶寶,現在超市裡的東西我們還沒給錢錢,還不是我們的東西,不能吃哦!要放購物車裡,給好錢了才能吃!”
3、讓孩子付出代價
如果孩子已經知道這個東西需要付錢,依然偷偷帶回家,父母就要讓孩子付出代價。父母可以適當地處罰孩子,比如一週不能看電視、一週不能吃零食。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物權的重視,樹立正確的是非對錯觀念。
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