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冷季節,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有些部位需要重點保護起來,並針對性做好保暖工作。
執筆:王豔微
如今已經進入深秋,冷空氣已來襲,因此寶寶保暖成為父母們心中的一樁大事,然而仍有不少家長表示自家娃彷彿和冷季節“犯衝”,氣溫一降低就大病不停、小病不斷。
但其實,這跟孩子的抵抗力有關之外,還有可能是爸媽忽視了寶寶身體幾個部位的保暖。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1、足部
常言道:“寒從腳下生。”腳部的表面脂肪相對較少,血液迴圈速度也較慢,本身禦寒保暖的功能相對較差,因此很容易受涼。
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反覆出現呼吸道問題,其中與寶寶的腳部保暖存在著直接的聯絡。
另外,足部受涼還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腹痛、腹瀉的情況。
所以,到了冷季節,家長一定要做好寶寶小腳丫的保暖防護,建議選擇一雙雙保暖性好的棉鞋,或者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一泡小腳,溫度控制在38-42℃,時間15~20分鐘。
2、腹部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源。腹部在人體有著重要作用,是脾胃之所,更是氣血之源。
因此,當氣溫降低時,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一旦著涼,就會引發孩子出現發熱、腹痛、腹瀉、嘔吐等現象,不僅如此,還有可能使其脾胃受損。
建議寶媽針對較小的嬰兒時,可以為其穿上一件肚兜,,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選擇一件合體的保暖內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晚上睡覺時,需要注意寶寶蹬被子而使腹部受涼。
3、背部
背部在保護體系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人體後背有一條連線頭、腰、臀以及下肢的經絡——膀胱經。
膀胱經若是受到寒邪來襲而受涼,就會導致孩子出現頭痛、頭脹,並伴隨咽喉不適、咳嗽的情況,因此,寶寶後背的保暖工作也刻不容緩,只有背部暖和,才能起到“城牆”的堅固作用,從而降低孩子的生病機率。
但要注意的是,後背的保暖也有一定的技術性,並非盲目加衣,寶媽可以將手伸進背部摸一摸,若是溫暖乾燥,說明保暖合適;若是溼溼潮潮的,則說明穿衣過多,反而會因背部溼涼而生病。
4、頭、頸部
中醫將頭部稱之為“諸陽之會”,亦從側面說明了頭部是核心區,以及頭部保暖的重要性。所以到了秋冬季節,家長帶孩子出門時,最好能給其戴一頂帽子來保持頭部的溫度,以免受涼感冒。
其次,除了頭部以外,孩子的頸部也十分敏感脆弱,它很容易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從而引起肌肉和血管痙攣,甚至壓迫神經。因此父母可以選擇給娃戴上一條圍巾,防止寶寶受寒。
以上幾個易受寒的部位,父母幫孩子捂好了,他們基本就不會生病。
想必對於家長來說,最大的心願就希望寶寶身體健康、少生病,平安快樂的成長,但這其中,也少少不了需要父母的貼心守護。
掌握嬰幼兒護理知識相信很多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遇到過諸多的煩惱,比如寶寶發燒時要喂哪些吃食?寶寶睡得少怎麼辦?被蚊蟲叮咬怎麼辦?以及上文提到的深秋季節,該如何給孩子添衣?
這本《新生兒嬰幼兒護理》含有日常的生活護理,飲食營養、常見的疾病預防救治等多個方面,擁有海量的育兒知識給媽媽選擇,很多常見問題寶媽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書本內容記錄了從寶寶出生到3歲的成長過程,並分階段講解寶寶護理,給予了全面、科學的優育指導,讓新手爸媽也能遊刃有餘。
其次,內容貼近寶寶日常護理細節,提供多方位、立體化的幫助;
且重點內容列表說明,條目清晰,一目瞭然,書後更有0~3歲寶寶的早教遊戲;
內容文字指導細緻,配圖生動形象;
採用環保全綵印刷,不僅對父母和寶寶身體不產生刺激,也能營造溫馨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