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目前都處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雖然辛苦但是看到老人健康長壽,孩子活潑可愛總覺得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很多小朋友對於長輩的事情過於冷漠,還有些甚至因為害怕不敢親近老人,不是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讓老人覺得很孤單,父母應該常常提醒孩子和老人互動,解開孩子的心結。
老人也要平易近人,讓孩子們不害怕甚至喜歡溝通,不能總用長者的身份居高臨下的教育孩子,孩子也會出現心理障礙不願意溝通理睬。
105歲的李大爺身體一直健朗,為人也是風趣幽默,不管是兒子一輩還是孫一輩的孩子都特別喜歡和老人聊天,老人也會講一些年輕時候的故事給孩子們。
可是孩子們一點點長大,都外出工作,聚少離多的日子讓老人覺得很孤單,和鄰居聊天看看電視打發時間,過年的時候,孩子們都回來了,老人特別開心。
更高興的是孫子抱了剛出生不久的玄孫一起回來看老人,105歲的老人第一次見玄孫,樂開了花,小玄孫也對著老人好奇的微笑,家人都說小孩子不怕老人,說明老人還能夠長壽。
這場面太過於溫馨,網友們更是感嘆:這是一個跨越世紀的對視。我的眼角已經泛起淚花了,願老人身體健康,福壽綿綿。孩子健康成長以後也能夠孝敬老人。
老人能夠看到玄孫也說明這個家庭平時對於孝敬老人的教育也是不少的,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裡的老人如定海神針般穩定著家庭的發展。
父母也要教育孩子尊敬和愛護老人。將這樣好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傳承下去。
那麼在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問題上,應該如何做呢?1、發揮榜樣的作用,孩子有樣學樣
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孝敬老人這件事情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自己的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夠要求孩子呢。
小孩子的認知不深,對於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有限,也缺少獨立判斷的能力,大部分時候都是向最親近的人學習模仿。
而父母就是孩子最願意模仿的人,如果父母對於自己的長輩關心愛護、體貼入微、有禮有節那麼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樣子對待長輩。
2、日常的引導很重要,習慣成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入手,讓孩子都幫助老人做事情,見面打招呼,禮貌用語不能少,經常給爺爺捶捶腿,和奶奶聊聊天,有好吃好玩的東西要和長輩們一起分享。
在生活中經常做這些事情,父母也一起這樣做,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孝敬老人也就深入骨髓了。
如果孩子出現脾氣暴躁、摔東西不聽話,甚至對老人拳打腳踢的時候,應該立即制止耐心的說服管教並給出相應的處罰。
一定要讓孩子給老人賠禮道歉,讓這樣的第一次成為最後一次。
3、與老人多一些互動交流增進感情
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講講自己小時候與長輩的事情,或者講講老人年輕時的故事,讓孩子產生興趣,主動的對自己好奇的事情去和老人溝通詢問,增加兩代人之間的交流。
老人也應該平易近人,多聽聽孩子們的想法,瞭解年輕人的思維模式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有助於縮短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老人圍著孩子轉,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讓孩子成為老人們的小幫手,在孝敬老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如何尊老敬老。
今日互動話題:對於如何孝敬老人你有什麼樣的好方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