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刊 燃燒你的卡路里 請收好運動處方
■ 海南日報記者 李豔玫
俗話說:“不動一身病,動錯一身傷。”有人越鍛鍊身體越棒,有人越鍛鍊傷病越多,甚至在運動中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如何更為有效、安全地開展健身運動,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運動是一把‘雙刃劍’,科學運動促進健康,不良的運動習慣有害身體,要了解自己的身體適合何種運動,並且進行運動能力及風險測評。”三亞中心醫院疼痛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榮雪芹說。
健身愛好者在練習普拉提。海南日報記者 李豔玫 攝
科學運動應因人而異
傍晚時分,三亞各個公園裡有不少鍛鍊的市民。自從有了“微信運動”後,健走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運動方式之一,同時曬步數也成為微信朋友圈的一種潮流。
三亞市民陳老伯每天關注“微信運動”中步數排行榜,看看今天自己是第幾名。“有時走一萬多步,有時走兩萬多步,如果達不到預期的步數,會特地多走一會。”陳老伯說。
“‘零門檻’的走路運動受到老、中、青三代人青睞,它能增加人體血液流動,增強骨骼強度,可以提高人體健康水平。而每個人能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盲目追求步數並不科學。”榮雪芹說。
“‘日走萬步’一段時間後,膝關節出現了明顯的痠痛,上下樓梯、下蹲都變得困難。”陳老伯說,就診後得知,自己因運動過量,額外應力,而造成關節損傷。
據瞭解,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會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不合理或過度運動就會加重關節損傷,引起疼痛、腫脹等症狀。暴走還會磨損腿部的半月板和軟骨,半月板損傷很難修復,長期暴走,易造成髖和膝的骨關節炎,甚至對踝關節及腳後跟的肌肉韌帶造成損傷。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運動,也不是任何運動都適合所有人。“科學健身遵循因人而異的原則,應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年齡、性別、體質、運動能力的運動專案。”榮雪芹表示。
科學運動應事前評估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健身課程和健身App,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科學運動的第一步,是進行運動評估。“運動也要有‘處方’,如果不先對身體狀況進行測評,那麼運動可能是不合理、無效,甚至有風險。”榮雪芹說,運動不是說動就動,怎麼運動,多大強度,多少頻率都需要規範的指導和穩定的評估。
榮雪芹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大量因為不科學的運動導致傷病的病例。例如,有人認為爬樓梯的健身方式方便有效,但是長期下來會對膝蓋軟骨造成損傷;聽說跑步對身體好,但是有人跑了一段時間後卻平添了膝蓋疼、腳板疼等煩惱。
對於不同人群,運動能力測評具有不同價值。例如,對於老年人來說,透過運動能力測評,不僅可以全面評估運動風險,還有可能發現常規體檢不易檢出的潛在疾病,有利於及早控制疾病進展;年輕人可以充分了解整體身體素質,明確運動鍛鍊的近期和遠期目標,為制定精準化、個性化運動方案打下基礎。
大致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測評呢?“普通人運動評估主要從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平衡能力和心肺耐力、運動協同能力五個方面測評。”榮雪芹說,病人的軟組織、骨和神經障礙,則透過更為專業的視、觸、動、量來初步評估,同時藉助檢查、檢驗裝置綜合推薦合適的治療方案。
科學運動遠離意外
日前,海口市民王先生與同學相約踢足球,傳球、帶球、射門,一群中年人彷彿回到了青少年時代。踢球興致正濃,王先生感到膝關節一軟,腿上“嘎嘣”一聲,直接摔倒在地上。幸運的是,除了膝關節腫大,王先生並無大礙。“長時間沒有劇烈運動,熱身運動沒做好就上場踢球,受傷是難免的。”王先生事後分析。
運動鍛鍊的目的是為了更健康,需要防範運動風險及運動損傷。榮雪芹建議,各個年齡段、各種健康狀況的人都應根據各自適應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去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例如運動種類、運動時間及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等。
“不管從事任何的運動專案,切記要認真做好運動前的熱身以及運動後的拉伸。”榮雪芹說,熱身能夠增強韌帶的柔韌度,做好熱身運動能夠充分減輕運動過程中造成的損傷,防止因運動幅度過大導致韌帶撕裂。而運動後的拉伸又可以加速乳酸的代謝,防止乳酸在體內堆積,避免第二天出現渾身疼痛的感覺。
此外,運動也需要把握好適量、適時的原則。“很多人認為只要多運動就會對身體有好處。其實不然,運動強度一旦超出肌肉的負荷,就容易導致身體透支,出現肌肉拉傷。”榮雪芹說,運動要堅持“適時”原則,建議一天中最適宜的運動時間在下午4點左右,推薦每週至少進行3次至5次中到高強度的運動,時長在30—60分鐘。
【來源:南海網海南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