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腸胃問題或許不是病,可能都是你情緒不好惹的禍!
胃痛、胃脹、沒胃口……“是不是有胃病”?其實,有些腸胃症狀或許不是病,而是源自你的情緒。
哪些情緒會影響胃腸健康?胃腸道是一個易於表達的“情緒器官”,人們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會影響到胃腸功能或在胃腸症狀上有反應。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宋正己2023年在該院微信公眾號刊文介紹:
➤傷心、抑鬱、恐懼等壓抑性情緒:通常容易導致胃腸道動力低下,消化腺減少,因此出現食慾不振、早飽、打嗝、飽脹、便秘等反應。
➤憤怒、生氣、緊張等亢奮的情緒:容易導致胃腸高動力反應,並且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加,造成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潰瘍,導致腹瀉和腹痛等症狀。①
毛圓圓/攝
1.愁出來的胃潰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馬晉平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在門診經常遇到在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的時候發生胃病的患者。這些患者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生,甚至出現急性出血。所以,我們胃腸醫生經常跟患者說,胃潰瘍是“愁出來的病”。②
2.過於緊張導致拉肚子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孔婧202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在壓力、憤怒、抑鬱等負面情緒下大多數人都有過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瀉和便秘情況的發生,這是一種典型的腦腸軸中大腦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如果一緊張就想拉肚子,或是被長期腹痛、腹瀉困擾,可去醫院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那麼,很可能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徵”。除了飲食刺激會誘發腸易激綜合徵,心理因素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③
3.情緒導致脹氣不適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胡立明2020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人的脾胃極易受情緒影響,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憤怒、抑鬱、暴躁的狀態下,往往會影響腸道功能,胃腸脹氣就是最直接的表現。壓力大也會使腸胃蠕動變慢,產生腹脹,如果你久坐不動,更容易讓氣體積聚,難以排出。④
要想腸胃好,這2句話要聽聽1.無論生活工作多麼繁忙,一定要“思慮有度”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思在五行屬土,在五臟屬脾,中醫情志理論認為,“思則氣結”,多思傷脾。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讓大腦高度緊張的人群,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病,這和中醫學的“思慮損傷心脾”的理論是一致的。而脾胃運化失職,還會讓人食慾大減,飲食不化,體態上也不健康。
古人曰“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人知當食,須去煩惱”……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進食時應保持心情平和,精神愉悅,才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中醫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一生下來,所有賴以生存的活動都要靠脾胃。而養脾首先要調控自己的情緒,使心情舒暢。
從養生角度講,無論生活工作多麼繁忙,一定要“思慮有度”,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放鬆身體、心情,這樣才能避免情志對人身之本的侵害。⑤
2.吃飯時候,別帶著情緒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閆雅更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伴著氣憤的情緒進餐會影響人們神經的調節,從而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造成食物消化吸收不完全,極易導致消化不良。
同時,生氣時大吃大喝會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極易發生胃炎、胃穿孔、胃潰瘍等疾病。因此,生氣時不要勉強自己大吃大喝。⑥
本文綜合自:
① 2023-06-26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肚子莫名咕咕叫還會跳幾下,其實是胃腸道有小情緒了!》
② 2019-11-29 健康時報《有些胃潰瘍是愁出來的》
③ 2021-08-03 健康時報《一緊張就拉肚子 怎麼治?》
④ 2020-01-21 健康時報《捋順身體裡的各種氣》
⑤ 2020-07-14 健康時報《情緒不好所有養生都是徒勞》
⑥ 2016-10-28 健康時報《生氣時最好啥都別幹!》
編輯:任璇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