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一半人被這種菌感染,而其他人也可能隨時被它盯上。它就是讓人談之色變的幽門螺桿菌。
2023年6月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釋出《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指出,中國居民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間。①幽門螺桿菌會透過吃飯等“口口傳播”,然後慢慢破壞胃壁,造成胃部不適,甚至增加胃癌風險。
有這4大症狀,可能被幽門螺桿菌盯上了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強2023年在CCTV4《健康中國》節目中介紹,這些症狀可能在提醒你警惕幽門螺桿菌感染 。
1.口臭
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能會刺激到胃酸的分泌,造成胃和食管動力方面的一些紊亂,從而出現胃食管反流的症狀,出現口腔異味。
2.腹脹、腹痛
對胃黏膜的損傷和刺激,胃功能紊亂,會出現相應的表現;
健康時報圖
3.噁心、嘔吐
再嚴重的,會出現噁心嘔吐的表現。
4.非特異性消化不良
比如噯氣,或者吃完之後老覺得很早就飽了等表現。②
幽門螺桿菌與多種疾病相關《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指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與多種重大慢性疾病相關的致病菌,具有傳染性。①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景南2020年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名醫》直播節目中介紹,幽門螺桿菌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可以在胃內高胃酸濃度環境中生存的細菌,它透過自身生產特殊的尿素酶,釋放一些鹼性物質如氨類,中和胃酸,製造生存環境。
鹼性物質以及細菌的繁殖都對胃內環境以及胃壁結構造成破壞,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胃炎的症狀,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胃壁糜爛病變出現胃潰瘍,甚至是胃部惡性腫瘤。
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可能導致胃部癌變,但目前研究認為,可能致癌的是特定的幽門螺桿菌菌株,並非所有的幽門螺桿菌細菌都會致癌。
從感染幽門螺桿菌到胃炎,再到潰瘍,直到胃癌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中間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規避罹患胃癌的風險。③
5類人都該查查幽門螺桿菌!“對於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目前常規篩查幽門螺桿菌的方式是無創的,且費用不高,建議有條件者以家庭為單位,結合自身情況將幽門螺桿菌檢查列入年度體檢的備選列表中。”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郅敏2023年6月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指出。
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負擔重和耐藥率高的特徵。對於存在危險因素人群,每年1次的幽門螺桿菌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存在危險因素人群包括:
1.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
2.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
3.60歲以下患者存在未經評估的消化不良症狀的人;
4.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奧美拉唑等藥物的人;
5.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的人。
目前幽門螺桿菌最常用的篩查方式為尿素呼氣試驗。其他篩查方法包括血清抗體檢測、糞便抗原檢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病理學檢測等。④
查出有幽門螺桿菌,到底殺不殺?其實,查出來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也不一定必須殺菌。一般來說,對於家裡小於14歲的兒童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和根治治療。①
李景南醫生介紹,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治療上有2種情況:
1.無需過度治療: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此類患者無需過度治療,需遵醫囑定期複查即可。
2.需要完善的殺菌治療:對於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或檢查出胃部潰瘍已經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則需要接受醫生正規完善的治療,不可擅自用藥,也不建議私自中途中斷治療,以免增加幽門螺桿菌的耐藥性,加大治療難度。③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與否,還是建議及時就醫,請醫生做出一個專業有效的判斷,不要自作主張,以免過度醫療或延誤病情。
做好5點,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幽門螺桿菌主要是經口傳播,所以預防應該做到這些好習慣:
1. 要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食物,即使食用也要做好清潔消毒。
2. 注意日常餐具的清潔消毒。
3. 避免食用街邊衛生資格不過關的路邊攤等。
4.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聚餐,或聚餐時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5. 家長避免口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加大兒童的感染風險。
此外,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憤怒等情緒刺激。
本文綜合自:
① 2023-06-03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 《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
② 2023-11-04 央視新聞《口臭腹脹噁心警惕幽門螺桿菌感染》
③2020-07-11《人民名醫》直播節目
④2023-06-05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國內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建議納入年度體檢》
編輯:任璇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