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三個“雷區”,手上容易吃出透明水泡,捍衛健康要靠它

立夏以來,天氣潮熱,有利於各種真菌、細菌的繁殖生長,加之夏季人們容易出汗,皮膚易潮溼,給真菌提供了滋生的環境,容易引發各式各樣的皮膚困擾。特別是,汗皰疹的人越來越多了……

皮膚從外到裡有三層防護——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看似強大,其實也是“紙老虎”,一旦出現汗皰疹,有些要注意的“雷區”,今天就為大家羅列了一下。

夏季暑熱兼溼,對皮膚本身有一定的刺激,如果再有脾虛的問題,則體內的溼邪積聚,水溼得不到運化,形成內外夾溼,汗皰疹就容易加重和反覆;

生氣、著急、過度思慮等不良情緒都可以在人體內形成熱邪;此外,攝入過多辛辣、油膩之品,也會導致人體溼熱內生,熱邪一旦與溼邪相勾結,則汗皰疹更難去除。

奶茶、甜點等美食,如今成了很多年輕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食物有個共同點,就是含糖量很高。過多吃糖,除了會引起肥胖外,還會導致手上水泡的發生或加重。食糖過多同樣會加重加大患處皮膚的改變,減慢皮膚功能的修復,從而出現皮疹、皮膚粗糙、皮屑多。2,怕“致敏食物”

汗皰疹是“發”出來的,而有些食物又是“發物”——含有異種蛋白質。當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便會引起皮膚敏感反應。如果在飲食方面發現有致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等,應避免食用,否則,即使處於恢復期的人,也會重新發作。此外,有些食物本身就屬於過敏源,即使你不是皮膚敏感體質,這些食物也要注意忌口。3,怕“辛辣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能影響交感神經的相對平衡,加速汗液的排洩,造成手足多汗。這種潮溼的環境有利於淺表黴菌的生長繁殖,加重病情,讓你刺癢難耐。應少吃蔥、大蒜、生薑、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加重泡疹。蔬果中的維生素C、硫化物、類黃酮,可以阻止亞硝胺的產生。因此,在吃了醃製物後不妨喝點果蔬汁。

“新冠疫情”的影響,時刻保持著勤洗手的習慣,出入公共場合還經常用消毒液洗手。可不少人手指上會出現一些小水泡,奇癢難忍,這正是汗皰疹的表現。其實,就是頻繁洗手把皮膚的屏障功能破壞了,使其失去了抗炎抗敏的功能,從而致病。

此外,由於家庭主婦做飯、洗衣服等勞作會經常接觸水以及洗潔精、洗衣粉等化學物質,發病率一直比較高。“勤洗手是良好的衛生習慣,但對某些皮膚敏感者來說,卻反而帶來麻煩。像洗手太頻繁以及經常用洗手液、消毒液、酒精等,都是引發的重要原因”。

《臨床皮膚學》和《皮膚科新知》當中曾經為介紹過一個外用的眉壽堂草本修復霜。由地膚子、苦參、蛇床子等草本精華製成,每天3-5次,不僅殺菌止癢,還可以溫和滲透肌膚深處,修復破損皮膚,提高皮膚的抵抗力,現在,網上也容易找到。配合送的止癢噴霧,有安撫、止癢、增加表皮散熱、消除滲出的作用。2、改

居住環境要經常通風,勤曬被子,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日常要穿寬鬆、透氣性、吸溼性均好的棉質衣服。出汗後應及時擦乾汗水,雨天淋雨後及時洗乾淨。避免不潔的手抓癢、擠壓患處,防止抓破皮膚繼發感染。3、保

尤其是皮膚敏感人群,在選擇護手霜的時候,要以保溼為主。建議選擇溫和、成分純粹、針對皮膚敏感設計的維生素E乳,洗手之後塗上,從而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減輕瘙癢症狀。4、多

空調、環境汙染、季節轉換帶來的溫度變化與壓力,以及皮膚衰老、代謝減緩等因素,都會造成肌膚水分流失,令肌膚粗糙、黯啞、形成幹紋、引發諸多肌膚問題。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蔬果。#健康頭條##健康科普排位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夏季飲食,三個“雷區”,手上容易吃出透明水泡,捍衛健康要靠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