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有觀點認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應讓他們自由的快樂的擁有它,不應該強加干涉。

本人也贊同此觀點,孩子的童年應充滿美好,不該被過度的培訓、填鴨式學習壓縮和佔據,但,家長需要在其中正確的引導形成良好的習慣。

畢竟孩子要長大,要面對生活的一切,在童年養成良好的習慣好過學到其他的一切,這一點應該是大多數育兒研究者達成的共識。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養成哪些良好習慣,父母應如何做呢?

  • 增加戶外活動,遠離電子產品

現在的孩子除了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外,可能去的最多的就是室內遊樂場,一來相對安全,二來家長利於控制,甚至有不少家長把孩子放到遊樂場就開始玩手機。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還有的孩子都不願出門,只想在家裡玩手機,帶來的後果就是孩子的體重增加,免疫力下降、視力減弱等,同時不願與人交流,導致自閉。

帶著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在草地和花草中奔跑,爬樹或者挖土的,看起來沒有獲得任何技能和知識,但研究表明,與自然相關的香味,如松樹、草坪和花香可以讓孩子心情愉悅,同時鍛鍊了身體。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戶外活動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溝通能力,在外玩耍增加他們的參與度和自我控制能力,身心更健康。因此,只要天氣允許,讓戶外活動成為孩子的習慣。

  • 設立遊戲規則,引導自律意識

孩子想多吃一塊甜點而不吃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耍橫、叫洗澡老半天就是不來、看電視玩遊戲而不完成功課等等,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而自制力首先在孩子大腦裡沒形成概念,加上父母、爺爺奶奶溺愛的影響,導致規則意識的缺失。在上一篇,筆者說過,訓責、打罵孩子解決不了問題根本,頂多解決一時的問題,治標不治本。

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可以借鑑遊戲,規則定在前,違反則要受到懲罰或約束。

我的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拖延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買了一個電子鬧鐘,同孩子玩遊戲,定好鬧鐘進行遊戲輪換,告訴她:“如果你這次佔用的時間多了,那下次你玩的時間就短了”,這讓她建立了時間概念。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後來我把時間約束融入到她的所有行為中,也有一段的不適應,但不到一週,她能夠自己掌握時間,吃飯、看繪本、玩玩具、睡覺等日常行為都不用再三番四次催促了。這就是遊戲規則引導形成孩子的自律意識。

延伸出兩個話題,一是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堅決不能做,二是家長們要保持孩子規則的嚴肅性,不能“朝令夕改”、“因人而異”,這兩個話題留到後期的再討論。

  • 嘗試幫助他人,培養情感意識

我始終鼓勵孩子幫我們做些事,儘管可能多數情況是在“幫倒忙”,但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意義重大。

孩子在幫忙的過程中,她學會觀察別人是如何做的,提升了觀察能力,然後自己再模仿著做,鍛鍊了動手能力,認真的去做一件事又培養了專注力,最關鍵的是在完成這件事後獲得了讚賞,她感到心情愉悅,特別開心,或許你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一次家裡大掃除,我讓孩子幫助一起打掃,在“齊心協力”完成後,孩子貼著我的耳朵小聲說:“爸爸,我覺得爸爸媽媽好辛苦哦,收拾家真累!我再也不亂丟我的玩具,把搞得屋裡亂糟糟的了。”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在希望孩子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要先提出獎勵條件,那樣會喪失鍛鍊孩子的初衷。

  • 努力克服困難,堅持收穫進步

孩子多半缺乏意志力和挫折感,抗壓能力差,這是孩子新時代綜合症。遇到困難尋求家長幫助無可厚非,但一旦產生依賴,很容易形成“抗藥性”。

這也同家長的管理方式有關,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時就著急,然後就拿過來幫做了,如此一來孩子就不想做這個了,因為她知道家長會幫她完成。

我的孩子同樣遇到過這種問題,比如零食包裝袋,對於小孩子撕開是有點難度,為了圖方便,我就幫助她撕開,但後來發現,她每次遇到包裝袋,首先就拿過來讓我開啟,我問她為什麼自己不撕,她回答自己撕不開。這就是孩子依賴的慣性思維所致。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為重要,並對孩子保持一定的耐心,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遇到困難讓其自己解決,你也可以說:“讓我看看你先試試,然後我會幫助其餘的。”或者,提出一起做。這樣才是讓孩子面對問題的正確方式。

當孩子在失敗後堅持繼續嘗試而達成目標,他(她)收穫的不僅是經驗,更是成長中無價的自信。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的長期堅持和幫助,一旦養成,你和孩子都將是終身的受益者。你說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68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樣的習慣養成,可以讓孩子“向陽生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