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心理學專家邱昌建教授:孩子暴露出這些行為,就應高度重視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寧芝 見習記者 楊瀾

5月9日,成都一學生墜樓事件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在討論該事件本身之外,網友們同時還對青少年群體的“學校心理輔導”、“是否抑鬱”、“心理健康”等問題表示了關心。5月14日下午,帶著網友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的一系列疑問,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邱昌建教授。

華西心理學專家邱昌建教授:孩子暴露出這些行為,就應高度重視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邱昌建教授

經濟快速轉型期競爭壓力大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凸顯

邱昌建告訴記者,心理健康問題其實在人的每個年齡階段都很容易出現,但近幾年兒童青少年的類似問題越來越多,這需要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提到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增多的原因,邱昌建說:“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目前只能從一些現象入手。近幾年,不管是我們綜合醫院,還是精神專科醫院,乃至一些兒科醫院,都發現了一些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其中一個表現在就診的住院的人數越來越多。這些現象其實也是引起了國家的高度的關注的。”

據記者瞭解,在2017年釋出的《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後簡稱“意見”)中有提出: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社會心理疏導,是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

此外,該“意見”中明確提出應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其中就包括應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開展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尤其要關心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為遭受學生欺凌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兒童青少年提供及時的心理創傷干預。該項工作由“教育部牽頭,民政部、共青團中央、中國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過早資訊化”成問題關鍵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陪伴最重要

邱昌建認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現在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橫向層面上,與歷史中的特徵有何不同。但現在唯一能夠改變的影響因素有手機遊戲,以及過早的資訊化。資訊是一把雙刃劍,好的資訊可能會有鼓勵作用,但伴隨而來的是吸收一些負面的情緒。對有無手機、有無網路的環境進行比較,研究資訊化的速度與孩子受到的一些負面影響的關係,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邱昌建說:“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空穴來風,所以要提前具備干預意識。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陪伴是最重要的。陪伴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取決於是這是不是有效的陪伴。家長要跟孩子交朋友,思考是否孩子能夠把遇到事情及時的跟自己溝通,而並非一味的‘你要堅強’。”此外不能把自己未達成的願望,強加於或施加給下一代。這可能是家長的慾望的一種傳遞,會給孩子增加更多的壓力。

邱昌建告訴記者,孩子給家長暴露了一些情緒、作出自傷自殘行為、性格突然的改變(不願意講話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由於自身處理能力,實踐能力,辨認能力有限,除了學會自救外,更多的還是要尋求老師、同學、家長的他救,其中家長應該是第一時間需要孩子去尋求幫助的。

此外,邱昌建還認為,心理健康知識,抗壓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等都是孩子需要被培育的。這些知識應當從懷孕期間就開始教,要培育孩子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是多方位因素的共同作用。

關注心理健康貫穿人的一生

焦慮、抑鬱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邱昌建向記者表示:“在現行的情況下,焦慮、抑鬱成了我國主要的的精神障。除了未成年人外,還應該對孕產婦,老年人,高壓的職業人群等特殊人群高度關注。我們對抑鬱症也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夠諱忌就醫。這一問題,不僅是我們醫學,家庭、學校、整個社會都應該共同參與解決。人應該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都應該關注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是我們健康中的重要部分。”

記者瞭解到,我國2012-201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是0.6%,2012-2015年的心境障礙患病率是4.1%(比1982年0.076%增加了50倍)。在《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提到我國存在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十分短缺且分佈不均的現狀,公眾對焦慮症、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認知率低,社會偏見和歧視廣泛存在,諱疾忌醫多,科學就診少。

華西心理學專家邱昌建教授:孩子暴露出這些行為,就應高度重視

資料釋出於:2019年2月18日

2020年8月頒佈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的目標為: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年複發率降低30%。非精神專科醫院的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規範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同時提出應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重點人群的干預力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02 字。

轉載請註明: 華西心理學專家邱昌建教授:孩子暴露出這些行為,就應高度重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