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藥之一:炒麥芽
炒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味甘,性平,歸脾、胃、肝經。
世人均知其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之功,而忽視其疏肝解鬱之效。
《本草求原》雲:凡麥、谷、大豆浸之發芽,皆得生升之氣,達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導。凡怫鬱致成膨膈等症,(麥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
常取其疏肝解鬱之功,將其用於肝氣不疏所致情志不暢患者,同時巧妙用於肝氣犯胃之飲食不化,胃脘痞滿,尤適用於鬱而化熱者,臨床常見的飲食不化患者中,多伴有情緒焦慮急躁,炒麥芽其疏肝解鬱之功正對其症,臨床效果頗佳。對於病機為肝鬱氣滯的患者,巧妙使用炒麥芽,在化食消積行滯“對症處理”的同時,更能針對其病機發揮作用,以達根本。
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大麥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飲食積聚,為補助脾胃之輔佐品,若與參、術、芪並用,能運化其補益之力,不至作脹滿,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疏肝氣。”
在治療此類病人時,多在柴胡劑及行氣消脹藥物的基礎方上加用炒麥芽15g,並隨症加減。
若食積較甚者,合用雞內金、炒神曲、炒山楂等大劑消食藥;
若氣滯較甚則加川楝子、延胡索,已化熱則可酌加清半夏、鬱金、黃連等;
伴吞酸者,加用煅瓦楞、海螵蛸;
伴胃脘隱痛,加用白及、三七粉;
伴見血瘀之象者,可加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等。
消食藥之二: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功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等病症。
應用山楂特點有二:一是消食降脂,治療脂肪肝、高脂血症、高黏血癥等;二是消食導滯,治療脾胃病。
1脂肪肝及高脂血症
現代研究表明,山楂所含的解脂酶具有促進胃液分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可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故而起到降脂保肝的作用,山楂的降血脂作用目前已得到廣泛證實,以山楂為主治療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多年,經驗方肝脂樂膠囊、消脂護肝膠囊等,均含有山楂。
2高黏血癥、動脈粥樣硬化
《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山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解除區域性淤血狀態,不但對跌打損傷有輔助療效,而且可增加臟腑血液迴圈,改善其微迴圈狀態,臨床常用山楂治療脅痛、胸痺、肝癖等症見口唇紫暗、舌暗瘀斑、脈象澀滯等血瘀表現者。
3脾胃積滯
《日用本草》稱山楂可“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滇南本草》記載,山楂可“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根據山楂可消積導滯的特點,以保和丸為基礎方加減,用於食滯中焦、食慾減退、納谷不馨之患者,可起到消谷磨積、運脾開胃之功。
4早衰、免疫力低下
山楂所含的黃酮類和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物質能阻斷並減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臨床也常用山楂治療精神不振、乏力身困、鬚髮早白、腰膝酸困等亞健康狀態及免疫機能低下患者。
5炮製與功效
山楂不同炮製方法療效不同:
生山楂擅長消食散瘀;
炒山楂酸味減少,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長於消食健胃;
焦山楂長於止瀉,食滯而腹瀉者多用;
山楂炭偏於收澀,主要長於止瀉、止血,脾虛腹瀉、胃腸出血多用。
降脂多用生山楂,消食導滯多用炒山楂,但也提醒注意,山楂應用要適可而止,不可長期或過量應用,尤其是生山楂,因“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