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阿海是一名企業員工,平時加班比較多,飲食也不是特別規律。最近發現自己不管吃什麼,總是特別多的屁,尤其是在電梯裡面的時候,就弄得自己非常尷尬。
不僅屁多,阿海發現自己還經常腹瀉腹痛,原本以為是自己的飲食習慣太辛辣,導致腸胃不適,並沒有特別在意。後來,妻子發現了阿海的異常後,讓他馬上去醫院看看。做了腸鏡及CT後,病理結果顯示:腸癌Ⅲ期。
近年來,大家開始關注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知道腸癌可能會引起屁多、屁臭。但有時候也會太過於緊張,要知道,屁多屁臭並不等於腸癌。今天妙姐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生活中,難免會放屁,如果總是頻繁放屁,就該找找導致放屁的原因。一般來說,頻繁放屁,很可能是以下這兩種原因,看看你中招了嗎?
吃了產生氣體的食物:韭菜、大蒜、紅薯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如果這些食物吃多了,是會增加放屁次數的。
除了這幾類食物之外,動物內臟、乾酪、洋蔥或是蛋類等食物吃多了,也容易放屁,這些食物含有硫氨基酸,進入體內之後,會被細菌分解,最終產生硫化物,這種物質是有惡臭味的,排出體外時就形成了臭屁。
腸道感染:除了吃太多產生氣體的食物會放屁之外,如果在屁多的同時,還伴隨腹瀉、腹痛等情況,就要小心是腸道感染引起的。由於腸道內出現細菌滋生,導致體內產生多餘的氣體,從而引起頻繁放屁的問題。
對照自己放屁多的症狀,就能發現自己屁多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不過,如果只是偶爾放屁,則不需要緊張。因為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屁,其實是消化道的產物。一個正常人,每天至少放屁8次到20次,放出的屁總量大概有500毫升到1500毫升。當然,屁的多少還是取決於吃進去的食物和腸道菌群的情況。
首先,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中,經過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會變成屁;
其次,腸道中的細菌利用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進行發酵之後,也會產生屁。
至於屁的氣味,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味道的,而放屁的聲響,則與氣體放出時的速度和多少、肛門括約肌的鬆緊程度有關。
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異常的放屁,則很可能是腸癌的徵兆。
腸癌患者由於癌細胞引起組織糜爛、出血,再加上細菌的發酵,會使屁的味道帶有鐵鏽味,除此之外,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時,也要警惕腸癌。
大便習慣和形狀發生改變:當腸癌出現時,大便的習慣和形狀會隨之出現變化。比如平時一天上一次廁所,會變成一天兩次、三次甚至更多,大便的形狀也會出現變形的情況。
這是由於腸癌患者的腸管直徑被腫塊影響,逐漸縮小,導致大便形狀變細。因此,當發現大便習慣和形狀出現異常時,要引起重視。
便血: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是大便帶血。這是由於腫瘤破潰引起的,患者排便時會伴隨出現暗紅色的粘液,而且帶有一股腥臭味。
腹痛:由於癌細胞擴散,腫瘤不斷增長,一些腸癌患者還會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這也是在提醒患者,要小心腸癌。
頻繁放屁要小心腸癌之外,如果是這兩種味道的臭屁,也一定要小心。
臭雞蛋味的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味道的屁,是由於蛋白質代謝到最後腐敗導致的,提醒著腸胃可能出現問題。此外,如果在出現臭雞蛋味的屁時,還伴隨便秘、腹痛等情況,要警惕是腸炎或腸道腫瘤引起,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血腥味的屁:當消化道出現破潰、出血等情況時,血液與食物殘渣混合在一起,就會出現腥臭味,這種味道就像海鮮死去散發的味道。
出現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引起重視,消化道出血很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需要儘快採取措施。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為了遠離腸癌,應該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大便排洩,保持大便暢通,減少大便中的致癌物也腸道接觸的時間,也就能降低腸癌的風險。
控制體重: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肥胖人士出現惡性腫瘤的風險更高,這也是導致腫瘤年輕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好自身的體重,是預防腸癌的關鍵工作,飲食上應控制熱量攝入,避免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低鹽低脂肪:高脂肪高鹽飲食會致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鹽分和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結直腸癌、胰腺癌等癌症的風險。飲食上,一定要控制鹽分和脂肪的攝入,少吃高鹽、高脂肪食物,以清淡為原則。
少吃醃燻食物,不吃發黴食品,少喝酒:BBC曾報道稱,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類,會使結腸癌的風險增加18%。由於醃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進入體內後,容易與胺類結合成亞硝胺,這是一類容易誘發腸癌、肝癌等癌症的物質,因此,預防腸癌,應少吃醃燻食物。
此外,發黴食品中含有黃麴黴等致癌物,同樣要遠離。與此同時,少喝酒,也是預防腸癌的關鍵。生活中,能少喝酒就儘量少喝,最好不要喝。
預防腸癌,需要從飲食做起,而多關注身體異常變化,則是早發現、早治療的關鍵。如果頻繁放屁,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要不好意思不去看醫生,否則可能錯過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1]《總是放屁,而且很臭,是腸癌的訊號嗎?》.普外科曾醫生.2020-01-06
[2]《過度頻繁放屁,當心是腸癌!》.袋鼠健康體檢預約.2019-11-04
[3]《飲食預防大腸癌》.北京朝陽醫院.2018-12-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