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不想錯過我的推送?

請收藏甚至喪心病狂地“新增到桌面”

時而嚴肅時而笑岔氣的乾貨Bing

帶你雞娃並客觀認知這個世界

Dr Bing  |  育兒

咱們之前寫過不少培養娃時間管理和習慣的文章,而培養養習慣,就少不了一些小工具來幫忙。

文章裡分享了一些既有趣又實用的表格模板,在管理娃子的生活、學習上特別管用。

這些表格按照年齡段分成了三大塊,每個年齡段都有詳有略,會著重安利一位網友精彩的idea。

開始前先給大家拎個重點:

2-5歲:用好這6種表,輕鬆管理孩子的行為 ;

6-9歲:治療拖延症,樹狀表+氣泡圖很實用;

10歲及以上:培養閱讀習慣和探究精神,這些表幫了大忙

……

總之,從學前小娃到初中生,都能在今天的文章裡找到可以參考的管理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2-5歲組

桌區設

為低齡小朋友準備的表,是最豐富的,先看簡單的…

網友@柔柔Rou :

貼紙課程表對3歲女兒最管用,我在網上買了課程表的電子模板。打印出來,晚上完成一項讓娃蓋個章。

一開始用的是漢字版的,但3歲的孩子完全不知道是啥,後來改良成圖片了,娃確實知道了每次蓋章蓋的是什麼。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網友@你看大櫸樹:

做了專案考核表,督促孩子養成基本的好習慣。娃2歲左右的時候,和他商量每週要養成哪些好習慣,把考核專案貼在計劃表上,做到了貼星星,做不到不貼,週末核算星星。大概用到快三歲。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3歲時,我手寫了閱讀習慣開啟表,有很多張。後期就是娃打格子寫日期。做到了蓋章,做不到劃,補上了劃勾。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這個年齡段,介紹最詳細的,是網友@桐媽2015:

這6種表格,被國外老師用作管理孩子行為的“神器”

我之前在美國小學當老師,發現針對2到10歲的孩子,製作“行為表”來糾正他們的“小毛病”很好用,比起嘮叨、訓斥、懲罰這些方法,小朋友也更樂於接受。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如何在家裡做一份孩子樂於接受的“行為表”?我總結了關鍵的四步驟。

第一步,選擇一個特定的想要糾正的行為來進行跟蹤,制定行為表

這一環節裡,首先確定"目標行為",然後是量化"目標行為"。對做到這個目標行為需要做的具體行為進行分解,列出每個步驟,並以視覺圖片進行輔助強化。

舉例來說,當我們的目標行為是讓孩子早睡的話,就應該把睡覺這個具體的目標行為進行分解,睡覺前要做的是:穿上睡衣、刷牙、喝水、睡前故事、睡前抱抱、蓋被子、關燈、睡覺...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當我們想讓孩子在家遵守family rules時,就應該把行為規範做出分解:友善、有同情心、說真話、表達對家人的愛、努力學習、學會感恩...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第二步,圍繞"目標行為",制定孩子樂於接受的行為表

下面是我找到的常見行為表型別,都特別有趣,互動性強 。包括主題式的行為表,這類行為表,往往是根據孩子喜歡的物品或卡通形象來設計的。

例如用《愛探險的朵拉》(Dora the Explorer)的卡通形象,來鼓勵孩子對每天要實現的“目標行為”進行記錄...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如果“目標行為“是每天讀書,下面這個《大紅狗克里弗》(Clifford the Big Red Dog)的卡通形象,就能激勵孩子主動閱讀...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如果目標行為是”完完整整做完一件事“,下面這張蜜蜂表,會讓孩子堅持下去...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們家小朋友最喜歡汪汪隊,所以我做了汪汪隊主題表,這對她來說很有吸引力。桐桐每次生氣時,如果願意冷靜下來,或者做到沒發脾氣,就可以畫一個圖形(順便學了數學的形狀)。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一個正確的行為,她就可以看到喜歡的卡通人物,並在上面選一個圖形塗色。頁面塗色滿後,媽媽帶她去她選擇的一個地方玩。

還有貼紙式行為表:孩子每次完成一個"正確行為",可以自己在相應的位置貼貼紙...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表現棒,就可以回來貼一張超級寶寶的貼紙,週末如果有優秀表現(比如拖地或整理鞋子,整理玩具,擦桌子,認真閱讀),每個優秀表現有一張貼紙。集齊一頁貼紙,媽媽給她買一個禮物。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第三種是空白模板+獎勵籌碼結合的行為表。此類行為表,會讓小朋友感到一點兒挑戰性,會更有動力!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打卡式行為表:孩子每次完成一個正確行為,媽媽可以用單孔的打孔機在上面的圓圈裡給它打洞。

可以用來打卡“友善的行為”...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的習慣,比如說認真刷牙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當孩子想鬧情緒時,可以用它來幫孩子做情緒管理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打印出來的效果是這樣,每張有20個孔。每次爭執後,經過媽媽的提醒做出正確的選擇後,媽媽給她打一個孔,集齊20個孔允許她選擇一個出去玩的地方的願望。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下面這種是周行為記錄...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想讓孩子“不做”某件事,這種能幫忙...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有這種,讓孩子自己創作(寫)的行為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第三步,制定簡單的獎勵機制,激勵小朋友堅持下去..

比如每天考核一次,完成目標行為可以打鉤或者貼貼紙,完成2天的考核,有一次棒棒糖的獎勵。

我家桐桐從2歲半起開始使用每日慣例表,我先告訴她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並教會她如何獨立完成,然後告訴小朋友,慣例表上的行為都實現的話,會有小獎勵!

每天的每項行為完成後,媽媽給她畫星星。如果該項活動表現不好或拖延,媽媽會警告一次。警告三次後,擦掉一顆星星(可以是其他活動掙的星星)。

集齊10顆星星,媽媽帶她去超市買一個她想要的零食。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具體的做法是:我從網上找到每日需要完成的日常起居活動的圖卡,有白天和晚上的起居活動的示範卡片,分別貼以橙色和藍色的卡紙放在白板下端。

各個活動的卡片列印後,貼在彩紙背後並過塑,然後用夾子掛在麻繩上,懸掛在白板的頂端。所有的晨起的活動卡片都是橙色,晚間睡前的活動都是藍色卡片,方便孩子區別早晚的行為。

獎勵還可以是給孩子頒發獎品兌換券,讓孩子需要的時候和父母兌換;或者是直接給孩子頒發獲獎證書。

比如,列印下面這種外出就餐獎券、冰淇淋獎券...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可以列印一些小獎狀,如“最乾淨臥室獎”...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家務小能手獎狀...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這是我家小朋友得過的獎狀...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有獲得外出活動的獎券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要行為表起作用,一定要堅持使用。當然,堅持也不是硬上。如果行為表進行不下去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替代方案,尋求適當的調整。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網站,能找到很多“行為表模板哦!https://www.freeprintablebehaviorcharts.com/

6-9歲組

孩子要上小學了,大家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效率,表格種類從行為習慣傾向於學習習慣,任務管理也更細緻。

先看個簡單的例子…

網友@Nathan的小小世界:

家裡有一份邊執行邊不斷更新的To do list,6歲就開始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在最初 To Do List 上,加了明細專案、時間安排;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目前“進化”到這個版本,從疫情開始,每天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任務。只有做完該做的事情以後,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否則,自己想做的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不知不覺,已經執行快一年了。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再著重看一個專業的分享…

網友@粟米2033,不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有2年思維導圖教學經驗的講師,她很擅長利用表格和圖片,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為了治療孩子的拖延症,我設計了樹狀表+氣泡圖

拖延症背後往往有多重原因,我介紹的方法意在幫助孩子們建立時間概念,並初步學會根據任務輕重緩急來制定實施計劃。

當然,僅僅畫幾張圖難以徹底解決孩子的拖延問題,還需要多管齊下,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我選擇畫圓圈圖,先讓孩子瞭解“時間都去哪兒了”

可以按照時間長短將大圓分為若干個扇形,使每項活動佔用的時間份額一目瞭然。此時,圓圈圖的用法非常像圖表中的“餅圖”,意在突出整體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

下面這張圖是一個8歲孩子畫的…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圍繞“時間去哪裡了”,小作者回憶了放學後發生的事情,計算了每件事耗費的時間。真是不畫不知道,從放學到完成作業一共用了五個多小時,而其中真正用在寫作業上的時間只有60分鐘。

接下來,讓孩子學會區分輕重緩急

最流行的方法莫過於“四象限法”,即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把任務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然後根據重要、緊急的程度來決定執行順序。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其實小朋友們很難理解維度、象限這樣抽象的概念,更不用說畫一幅象限圖了。這時我們可以藉助樹形圖來教給孩子對任務分類。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那我家糯米是怎麼利用樹狀圖的呢?

有一次孩子接到老師通知,需要完成一篇參賽作文。這可是一項非常耗費時間的任務。然而,糯米的週末已經安排了許多事——不僅要上小提琴、卡漫興趣班,還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更糟糕的是,糯米還約了兩位同學到家裡來玩兒。

為了完成這一系列的“不可能”,她把這些任務填在了樹形圖裡。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其中第三類任務最具迷惑性——貌似有約定的事情都很重要,然而一旦做起來又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看來,為了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任務,只好做減法了。

糯米決定將聚會推遲到下個週末;在沒有完成“重要且緊急”任務的前提下,甚至也可以暫停學英語、暫停練琴。

儘管排出了任務的優先順序,糯米還是覺得“壓力山大”,沒有信心在兩天之內完成所有事情。看來,還得制定實施計劃才不至於最後手忙腳亂。

理想的情況下,應該按照任務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實施的先後順序。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任務時間是卡死的,必須在某個時間段進行。因此,可以先確定這部分任務,然後再來安排剩餘時間段,確定其餘任務的實施時間。

流程圖不僅可以非常直觀地安排任務的執行順序,還能利用子流程將一項大任務分解為子任務,因此非常適合用來做計劃。

在指導孩子制定計劃時,我們需要為每項任務預留一部分彈性時間,也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

在實際操作中花費的時間往往比預想的要多,只有足夠寬鬆,才能確保計劃切實可行;而一個分秒必爭、太過“完美”的計劃,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還給孩子帶來額外的挫敗感。

在這張圖裡,糯米畫出了各項任務的實施順序,並在方框上面標註了具體的執行時間。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其中上小提琴課和美術班的時間是固定的,而撰寫參賽作文則是一項最重要、最耗時的任務,很難一氣呵成。

因此糯米把這項任務分成了三段,先在週六上午完成草稿,再利用週六晚上的時間進行修改,最後在週日下午謄寫到稿紙上。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寫數學作業和語文作業的時間。最後,她還用虛線把週六、週日的任務做了區隔。

在這份計劃的指導下,糯米順利完成了每一項任務,度過了一個緊張、充實的週末。

假期計劃怎麼安排?

寒暑假是孩子們最快樂、最放鬆的時候,也最容易覺得時間不夠用。這時不妨制定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寒暑假,每天的任務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氣泡圖畫一張“任務鐘盤”。

可以把氣泡畫成錶盤,代表相應任務開始的時間;每一個氣泡都是一個“時間節點”,意味著需要執行新的任務。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在指導孩子畫圖的時候,並非氣泡多多益善,如果事無鉅細地羅列出來,孩子反而抓不住重點;一般列舉6-8個關鍵時間點、關鍵任務就可以了。

比如,為了按時完成上午的學習任務,只要明確早晨起床的時間和開始做作業的時間就可以了,而無需將穿衣服、洗漱、吃早飯逐一列舉出來。

糯米把每天的第一個時間節點——起床,畫到了正上方,然後按照順時針依次列舉了一天之中需要完成的事情,既有寫作業、練琴這樣的功課,也有看電視、游泳、閱讀的安排。

在最後一個氣泡裡,糯米寫上了睡覺的時間,並在兩個氣泡之間畫了一幅呼呼大睡的圖,這意味著每天22:00到次日8:00都是睡眠時段,非常直觀。

這張圖是對氣泡圖的變形應用,既有括號圖“組成部分”的意味,又有流程圖的順序關係,還透過圓圈的形式強調了每天“週而復始”的特點。

無論制定短期計劃還是寒暑假計劃,都需要孩子全程參與,共同制定。一方面,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意願,才能夠保障執行效果;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也將促進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時間。

10歲及以上組

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可以做哪些表?

網友@伴生樹:

學校的作業、考試有點雜,幾乎都是提前一週或者更長時間預先通知,導致孩子有漏記的情況。

最近專案裡非常流行敏捷開發模型,用來管理任務還是挺清晰的,而且五顏六色的看著心情很好。我和兒子就一起仿照這個模型做了張Kanban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們的學習週期是按天來算的,所以也就去掉了in progress這一欄,反之加上了需要review的專案。

我們選定了必做專案和選做專案,結合番茄鍾以提高效率,選做專案儘量不要超過一個番茄鍾,必做專案也提前定好幾個番茄鍾完成,這樣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完成計劃大概會用多久時間,又有多久是可以用來娛樂。

網友@Sally W:

我是定居韓國的中國媽媽,為了高效利用小升初前的寒假,和女兒一起製作了圓形計劃表。

做這份時間表之前,我給了孩子兩天的時間,讓她想清楚在寒假期間最想做的是什麼;每天必須要做的是什麼;上學的時候沒時間做或落下沒做的是什麼?

我也強調了幾個我的意願:要保證每天1個小時的讀書時間;睡覺和起床時間要跟上學的時候保證基本一致,早晨最多晚起半個到1個小時;假期如果可能,儘量恢復練琴和上課。

我們的時間表用基本的圓形形式,製作簡單,一目瞭然。理清思路後,整個手繪過程由孩子自己完成,便於她對時間管理有清楚的認識。

一週的時間劃分為四張表製作:週一,週三;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週二,週四;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週五;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週六,週日…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每張表分為白天,黑夜(各12小時),翻譯一下每天的時間安排:早起時間、洗漱和早中晚飯時間、網課時間、讀書時間、休息時間、作業時間、跟朋友約會時間、練琴時間、輔導課時間…

另外,根據每次課外輔導的時間不同,各計劃表時間也有所調整。

好,下面著重介紹網友@擰發條鴕鳥,她DIY了各種型別的表,簡潔易懂…

培養閱讀習慣和探究精神

這些表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低年級階段,我給娃做了份日記格式的表

孩子喜歡給日記配圖,索性留個畫圖的地方,列印成A4的話格子比學校作業本大一點,為了眼睛嘛。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改掉娃拖延的壞習慣,我們家有一份作業記錄表

這個表用了很多年了,不斷在改版,一方面嚴格控制時間,另一方面不容易漏掉一些瑣碎的作業~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有一個甘特圖…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甘特圖是啥:就是以圖示的方式,透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顯示特定專案的活動順序和持續時間。

基本是一條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活動(專案),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劃和實際的活動完成情況。

簡單點說,是用來表示不同時間下,活動的不同程序或者計劃的完成情況。

下面這張甘特圖看樣子是我最雞的時候做的,後來執行力堪憂,就棄了。。。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用閱讀記錄表養成閱讀習慣

下面這張表是為了記錄讀過的書,以及攢積分用的。大孩子用的,沒那麼花哨,很簡單,書名、作者、書的種類,和閱讀日期…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有閱讀報告表,有的時候學校要交,比上面的多了幾項,主要觀點,閱讀細節…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對一本書一個故事的深度理解,人物、背景等等。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做過這種的…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以及這種的。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還有實驗記錄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刷博物館、美術館必備的表,否則走馬觀花太可惜了!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最近在練習短演講,做了個評估表…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目前在用的,差不多就是這些了。

△△△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你用過哪些表格?歡迎分享!

本文來自小花生網,一個專注分享國內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微信公眾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948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用一套表格,解決了娃的拖延症,一路用到小學高年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