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感覺跟自己帶孩子出去玩差不多?
半月談記者 張海磊 袁秋嶽
“雙減”政策下,孩子有更多時間走向戶外,自然教育迎來發展契機。然而,當前我國自然教育發展尚存部分短板,跑偏之處亟待糾偏。真正的自然教育應是怎樣的?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大熊貓一天吃多少斤竹子?”“如何辨別大熊貓的偽拇指?”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虹口站宣教中心裡,站長劉波作為自然教育導師,把一個個問題拋給前來參觀的孩子。除了室內科普,他還帶領各年齡段的中小學生走進林子,近距離認識身邊的動植物,採摘植物,製作標本。
“依託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瓦子坪宣教中心,我們設計了11條自然教育線路,基本涵蓋動植物科普、野外觀鳥、自然體驗等功能。”劉波說。
學生在營地裡觀鳥 江宏景 攝
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四川幼兒園、中小學自然教育參與度要達到90%。2021年3月,四川省首屆“自然教育周”成功舉辦,自然科普教育有了新的發展視窗。
在位於四川滎經縣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的一處自然教育營地,營地導師劉文學介紹,這所自然教育營地開設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裡,設計上盡最大努力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透過多種多樣的“大熊貓保護”主題活動,讓學員真正深入探索森林。
成都露營品牌丸露營主理人譚天說,2021年暑假期間,他們先後組織近10場營地夏令營,“每一場都爆滿”。秋冬季節天氣轉涼,週末活動依舊熱鬧。有家長自發帶孩子來體驗野趣生活方式,也有學校組織學生來參與自然教育活動。
自然教育非旅遊,課程設定須科學
廣義的自然教育包括森林教育、戶外拓展、營地教育、研學旅行、體驗型農場等。在我國,自然教育仍處於探索階段,運營機構較為多樣,且價格上並不親民。
比如,秋收季節較為火熱的“收割水稻”課程,成都近郊的個別自然教育基地開價達每日800元。而隨著寒假到來,部分自然教育基地推出“冬令營”專案,某個為期5天、一家三口參與的營地活動,最高檔收費已過萬元。這限制了願意參與自然教育的學生家庭數量。
課程價格不便宜,課程質量卻不一定高。有家長表示,許多聲稱做自然教育的機構宣傳標語五花八門,課程內容卻只是農場採摘、自然觀光,更像旅遊而非學習,“感覺和自己帶孩子出去玩沒太大區別”。
受訪的資深自然教育從業者認為,目前社會機構提供的自然教育課程良莠不齊,市場規範性不足,教育形式往往片段化,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在理念構建、人才培養、課程設計等方面,也多有不足之處。一些自然教育從業者雖對大自然懷有熱情,但素質和經驗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實踐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自然教育的活動和課程被取消,行業盈利程度越發走低,導致從業人員工作不穩定。這對自然教育行業修煉內功提出了考驗。
部分不規範的自然教育課程還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據瞭解,一些自然教育課程在“體驗”和“研究”動植物的過程中,放縱學生粗暴對待它們,如隨意摘花折枝、自帶穀物引誘鳥類出林招來天敵等,干擾了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此外,譚天認為,在課程設計中,自然教育和戶外生存課程是一個整體。真實的大自然充滿危險,孩子們如果只搞形式上的自然教育而缺乏戶外生存技能,面對大自然時將十分脆弱。
自然教育不是簡單的營地活動,擁抱自然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不少保護地將精力投入於修建樹屋、林間索道、棧道等大型自然教育設施,還編制一些複雜卻並不實用的教材教具。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自然教育不僅要把課堂搬進森林,更要讓參與者達到主動認知體驗現有環境的效果。(參與採寫:王季思)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