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常言道: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總是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同的麻煩,孩提時的調皮搗蛋、青春期時的叛逆、成年後的不懂事等等,不知讓多少父母操碎了心。
在這之中,有些麻煩可以看作孩子成長旅途中,無傷大雅的小打小鬧,而有些麻煩就需要家長提高警惕、高度重視了。
養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且艱鉅的任務,而其中最累的階段莫過於孩子3—6歲時期,如果說剛出生的寶寶乖巧如天使,那麼三至六歲的孩子就是調皮如惡魔。
不像一歲之前的嬰兒一般沒有行動能力,也不像七歲之後的孩子一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觀,三至六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擁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行動力以及逐漸覺醒的自我意識。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三歲之後就開始慢慢和家長對著幹了。
很多家長會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難以管教而放棄教育,殊不知,這一階段正是孩子性格養成和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
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否則日後惹大禍
一、用摔東西的方式發洩情緒
寶寶自兩歲半之後就具備了情緒表達能力,當他們受了委屈或是憤怒時,會透過一定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而當寶寶出現發脾氣就摔東西的行為時,家長就要及時制止教育了。若是放任不管,孩子會養成摔東西的習慣,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本加厲,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家長也都逐漸見識到寶寶的脾氣了,生氣的同時卻也無可奈何,因此,對寶寶提出的要求總是輕易妥協。
尤其是當寶寶以“不吃飯”“不睡覺”為由威脅家長時,許多父母總會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而做出讓步。可長此以往,只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甚至養成他們嬌縱任性的性格。
三、對長輩不尊重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可是總有一些爺爺奶奶因為溺愛孫子孫女,丟棄了自己的長輩身份,任由孫輩孩子衝自己發脾氣、動手腳,甚至父母管教時,仍維護孩子。
這就導致一些孩子不順心時,總會對長輩發脾氣,漸漸地,也就形成了目無尊長的性格,更甚者,對待長輩連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
每個孩子都有做錯事,怕被父母責備而撒謊的經歷,家長若沒有及時識破並進行教育,嚐到甜頭後的孩子很容易將撒謊當作逃避責任的方式,最後撒謊成性。
都說“人無信而不立”,這種性格很容易給他日後生活帶來難以預估的危害。
五、紀律性差
一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年紀,而忽視對其公共場合紀律和社交禮儀的教育,任由孩子不講禮貌和規矩,導致孩子愈發缺乏紀律性和集體意識。
“三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家長要會教育
長輩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寶寶三歲時的行為表現,就知道孩子長大後出息與否,可見三歲時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刻,那麼,如何在三至六歲的關鍵期教育好孩子呢?只要簡單三步。
首先,要了解三歲孩子有哪些關鍵期。
其次,尋找合適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
最後,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並採用科學的方式陪伴教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