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多吃點!”張阿姨又給孩子夾了塊紅燒肉,碗裡堆得像小山。
“天氣轉涼了,老人家都說‘秋季進補’,你可得多吃肉才好過秋冬呢。”張阿姨想著明天還得再炒兩道葷菜,給孩子吃了養膘……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這一說法。因為“苦夏”時人會變瘦,天氣轉涼了就要“以肉養膘”,所以張阿姨才催著孩子多吃肉。
很多人的印象中,貼秋膘就是吃肉,吃保健品滋補。但是這種觀點真的正確嗎?
貼秋膘≠吃肉
聽聽專家怎麼說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宋興華認為,現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讓我們的體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不適宜“貼秋膘”。換而言之,“貼秋膘”的觀點已經過時了!
過去,人們“貼秋膘”是因為生活水平低,體內缺乏“油水”。加之夏季新陳代謝旺盛,汗液排洩增多,所以立秋時人們都會比較消瘦一點,因此人們需要以“貼秋膘”來確保身體脂肪的儲備,扛過嚴冬。而現代人早已過了“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很多時候,我們攝入的營養反而過剩。
因此,“貼秋膘”不等於吃肉,且對於大部分現代人來說,並不需要特意在秋冬季節過於進補。盲目進補不僅沒有保健效果,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盲目“貼秋膘”容易惹出禍患!
秋季進補,不少人會“貼秋膘”來強身健體,殊不知,不對症不僅無效無益,還會越補越虛。請注意了,以下都是盲目“貼秋膘”可能引起的疾病!
1. 腸胃疾病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食用生冷食品較多,立秋後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腸胃疾病症狀。
2. 心腦血管疾病
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貼秋膘”要特別慎重!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往往是心腦血管疾病等發病的誘因。
3. 痛風
秋天不僅是“貼秋膘”的季節,也是是海鮮大量上市的季節,不少人趁著秋高蟹肥時大快朵頤。但吃多了肥美的海鮮,體內就會產生過多的血尿酸,而秋天人體新陳代謝慢,酸性物質更容易沉積在各關節引起痛風。
4. 急性胰腺炎
秋季“貼秋膘”容易攝入大量高脂飲食,導致體內甘油三酯超標,容易引發胰腺炎。
專家建議,秋季氣候愈發乾燥,因此要特別注意養陰潤肺,因此“貼秋膘”不等於多吃肉!
溼熱燥共存,潤肺生津最重要
立秋之後自然界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乾燥是秋天氣候的一個基本特點。而盛夏餘熱未消,且有時陰雨綿綿,天氣以溼熱交蒸為特點。中醫認為,秋季存在溼、熱、燥等多種氣候,因此飲食進補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在秋季,需要特別注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羊肉、狗肉、人參等,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同時,可吃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各種動物瘦肉、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等。
更重要的是,秋季應吃些有潤肺生津的食物。秋季天氣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這就是秋燥,與秋天特有的天氣有關。因此,秋季吃一些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不僅能清熱,還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以下特別為大家推薦一些“秋補佳品”。
銀耳——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適宜身體虛弱的老人,消瘦、食慾不好的人群。
百合——補肺、潤肺、清心安神,適宜精神萎靡、身體疲勞人群。
山楂——散瘀、消積、化痰、增進食,適宜胃口不振人群、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川貝——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腫,適宜肺燥咳嗽,痰中帶血人群。
玉竹——滋陰潤燥、除煩止咳,適宜肺胃燥熱、咳嗽少痰、虛勞發熱人群。
桔梗——止咳化痰、宣肺排膿,適宜肺熱咳嗽、痰黃黏稠人群。
石斛——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退翳,適宜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人群。
秋季進補,只有對症用藥才能有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因此,大家在秋季進行食療和食補的時侯,應遵循“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但若亂補、猛補、急補,則可能事與願違。
參考資料:
[1]思雨.秋季溼熱燥共存 潤肺生津最重要[J].中國食品,2016(19):141.
[2]山東省藥師協會.搜狐網.盤點:秋季必備的10種滋陰潤肺中藥.2018-09-06
[3]常怡勇.貼秋膘,不是真長膘[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1(10):46-4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