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總會認為孩子年紀比較小不能管太多,任由孩子去放縱,家長們也沒有意識到,但是孩子長大後往往很多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

孩子2歲之後,他們就會慢慢形成自我意識,從活潑的“小可愛”變成了“小惡魔”,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也會慢慢試探跟父母唱反調,遇到事情總會宣告自己的主權,而家長們對此也不在乎任由孩子發展。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影片,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提出關於要不要打孩子的問題,並對此作出瞭解釋。

李玫瑾是這樣回答的:“如果孩子真的是做了違法的事情,家長的懲罰實際上算是一種保護,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以後再也不敢這麼做了,而真的讓他不敢犯錯才是真正的保護他。”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主要闡述的觀點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怕,什麼是敬畏。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們只有作出對應的懲罰才能夠讓孩子知道規矩不是隨便打破的,如果家長們僅僅只會說教,那麼孩子將來肯定還會犯錯誤。

李玫瑾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強調了懲罰孩子的解釋,之前分析青少年犯罪時就說過:孩子之所以會犯罪,就是因為他沒有一個敬畏的心。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孩子未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在6歲之前就已經形成了。

因此,家長們想要培養出好孩子,一定要注意6歲前的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如果父母們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和行為習慣。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1、發脾氣、摔東西

孩子3歲之後,便會進入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他們經常會出現亂髮脾氣、摔東西的情況。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產生了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情緒,一旦情緒不滿或者不開心的時候,孩子就會亂髮脾氣、摔東西,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畢竟,孩子年紀小不會說話,所以才會習慣性的利用肢體動作去表達想法。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先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告訴他們這麼做是不對的,千萬不能任由孩子發展,這樣的壞習慣一旦養成,長大想改就難了。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2、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如果家長在孩子叛逆期時沒有及時改正,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霸道,會向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慢慢就會演變成為威脅父母了,對於孩子的需求家長一定要做出判斷,而不是一味的妥協,這樣孩子會變本加厲,反而會養成驕縱的壞習慣。

相信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這種場景,出門逛商場的時候,當孩子相中一個玩具時,如果你不滿足他的需求,孩子就會大哭大鬧、滿地打滾,最後家長們為了自己的面子,只有將玩具買下來趕緊回家。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如果孩子利用哭鬧威脅你的時候,家長們首先要冷靜下來,帶孩子去一個偏僻的地方,任由他們哭鬧,慢慢地孩子就知道自己的方法沒有效果,就會停下自己的行為,所以,家長們不要慣著孩子,這樣反而會害了他們。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3、沒有規矩

老一輩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一定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一些最基本的禮貌和規矩,要是他什麼都不懂的話,那麼未來走進社會也不會有出息的,不懂得規矩的人,往往都會令人討厭。

特別是吃飯的時候,餐桌禮儀需要從小養成,比如不敲碗筷、不吃獨食、不大喊大叫等等,只有家長們立好了規矩,他們才能夠懂得什麼是不能觸碰的。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三個壞毛病,家長們該打就得打,只有你糾正了孩子的“壞習慣”,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孩子的壞毛病都是在小時候形成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和習慣,跟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儘早給孩子立下規矩,才能夠培養好習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長大了很難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