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五大忌,千萬別落下病根

三伏天,五大忌,千萬別落下病根

三伏天,乃是一年當中暑氣最盛的時節。

一個字:太熱!

《黃帝內經》講:“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於燥溼、陰陽、喜怒、飲食、居處。”

注意這5個方面,自然可以避溼邪、遠疾病,安度三伏天。

01

忌貪涼,祛除燥溼

中醫理論認為,“溼氣通於脾”。

三伏天炎熱多雨,因此陽燥盛行於外、陰溼潛伏於內。

而脾主肌膚,如果體內溼氣很重,皮膚就會有所反映。

年輕人長痘,中老年長斑,小兒溼疹、痱子等,多是溼氣淤積的表症。

所以,暑熱最盛的三伏天,正是祛溼養脾的大好時機。

《黃帝內經》說:“病起於過用,需防因暑取涼。”

電扇、空調有助於人們防暑降溫,但是過度貪涼,反而損傷陽氣。

開著空調過夜,用涼水沖澡,沐浴後溼著頭髮入睡……

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中氣內虛,令暑燥和溼邪趁虛而入。

容易導致腿腳腫、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04

忌激切,調節喜怒

《淮南子》講:“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

極端天氣下,人的情緒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過喜過怒,都會使人氣血逆亂,導致急症發生。

《黃帝內經》講:“使志無怒,使氣得洩。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情緒平穩,心氣舒暢,自然神清氣爽、身心安適。

清靜養神,又有助於臟腑運化,從而外邪不侵、內疾不生,抗病力自然增強。

三伏天,要學會適應炎熱,使情志疏洩,預防暑邪致病。

調息凝神,心靜自然涼,非常有助於身體健康。

情緒波動過大,容易誘發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引起腦中風。

05

忌潮溼,保持乾爽

《黃帝內經》提出:“傷於溼者,下先受之。”

意思是溼邪傷人,往往是自下而上入侵。

暑溼的形成,往往與地表水分上蒸有關,因此侵入人體時多是自下而上。

三伏天哪怕再熱,也不要讓孩子赤腳在家裡跑,更不要坐在冰涼的地板上玩耍。

此外,一旦空氣溼度過高,許多病菌就開始滋生。

夏天家裡常開空調,若不勤開窗、多通風,很容易傳播呼吸道疾病。

除了感冒發燒等常見病,過敏性哮喘、蕁麻疹可能也是空氣不流通惹的禍。

因此,三伏天裡,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溼,儘可能讓空氣流通,保持乾燥清爽。

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2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伏天,五大忌,千萬別落下病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