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明顯感覺這個世界溼了起來,南方悶熱溼漉漉,北京也有陰雨,草木茂盛,溼氣重。
如果你在陰雨天感覺渾身乏力;
如果你最近常常胃口不好,不怎麼吃得下東西。又或者經常吃撐,讓脾胃難受,常常感覺胃腸、腹脹;
如果你在雨天很容易拉肚子,又或者下不下雨都經常性的便溏,很多年都拉不出那種很完美質地的便便;
如果你四肢乏力,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想坐著;
如果你下肢很容易水腫,一按一個坑。
伸出舌頭看一看,舌頭有齒痕,甚至還有厚膩的舌苔,舌苔上還是水噠噠的。
外面溼漉漉,身體裡也是溼氣瀰漫。這些都是因為脾虛,不僅無力運化水溼,而且溼氣還把脾困住了,整個人變得特別沒有精神。
脾一虛,氣血運化無力,身體得不到充分的補養,自然沒勁乏力。
不僅如此,脾運水的能力也下降了,這些水本來應該滋潤身體的,現在反而變成水腫,不成形的便便,讓我們變醜了……
該怎麼辦呢?
不光是我們有這些煩惱,古人在水汽氤氳的江南,勞頓之後,也遇到了這樣內溼外溼交困的情況。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
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開出「蓮子、芡實、懷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癒。
本是「四臣湯」,傳著傳著,就變成「四神湯」。這個健脾胃、補氣血的食療方 在臺灣、香港、廣東等南方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戶曉,說它是「四神」一點也不為過。
方法也很簡單: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各20克,洗乾淨備用;豬肚300克,洗淨切小片(或排骨);所有食材一起放砂鍋小火燉2小時即可,吃肉喝湯。
素食放黃芪或黨參5~10克,增加補氣的作用,放5碗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成2碗水就可以了。
我沒事兒的時候,也燉來喝,我用排骨代替了豬肚,不加肉就是純素的四神湯,也可以做茶飲。
這個四神湯非常適合環境潮溼、或是體內溼氣重的人。
茯苓:健脾利溼,可以把中焦無法代謝掉的水液從下焦排出去;
芡實:健脾祛溼,與茯苓是強強聯合,即增強了脾運化水的作用,讓體內的溼氣透過尿液很好的排出體外;
懷山藥:世上有一物,脾肺腎都補,說的便是可以入藥的懷山藥。它健脾益氣,補肺氣、滋腎益精,肺氣足則有利於推動水液到達頭面部及全身皮膚,肺氣不足的人容易皮膚乾燥、口鼻乾燥的原因就在此;肺氣足,還可以將水液向內向下輸送,來濡養其他臟腑,使得祛溼而不傷陰不助燥。
蓮子乃脾之果,補脾止瀉,又能養心安神,減少內耗,讓脾肺腎都能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加上豬肚,健脾補全身之虛,簡直太完美了,而且湯很好喝呢!
快節奏的生活,有沒有簡單一點的?
不過,如果煲湯,至少是2小時起步,想經常喝起,恐怕很難。將略有收斂之性的芡實,換成了更加健脾祛溼的薏米。而薏米也是四神湯的另一版本。
這個做成了粉粉,早上吃,晚上吃,加餐都可以。建議早上還要吃一些別的,我習慣是吃點豆製品,或是全麥麵包,加點堅果什麼的更有飽腹感,還有很多人早上也會吃點青菜,都非常好,記得是熱的。
除了吃糊糊,喝點什麼呢?
這個四神湯裡,最值得經常喝的,就是其中的山藥了,暮春初夏,天氣漸熱,除了脾胃的問題,很多人心臟也會不舒服,如果你虛熱,心慌,心律不齊,氣虛無力,還有脾胃的問題,胃脹,腹瀉,因為吸收不好而血虛,都可以來煮一煮山藥水喝。
著名的醫家張錫純這樣說山藥:
「勞瘵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及一切陰分虧,生懷山藥(四兩,切片), 煮汁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