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犯錯,優秀的家長只講了6句話!處理方式值得參考

由 哈愛朵 釋出於 健康

文:憑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未經世事的孩子呢?

話雖如此,孩子一旦犯錯,家長總是免不了一陣數落,或者責罰,彷彿唯有這樣才能解心頭氣,才能起到教育的意義。

同時也有家長被那句“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好孩子”所誤導。

孩子犯錯是成長必然,但“打罵”的教育方式卻不一定能起到教育作用。

相反,很多時候還會起到教育反效果,孩子越罵越反叛,越打越容易出錯。

優秀的家長,深諳其中的道理,在面對孩子犯錯時,不打不罵,簡單6句話,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1、“發生了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家長會習慣性將自己所看到的現狀當成真相:

“一定是因為你先打人,人家才會打你”

“老師為什麼只罰你?一定是因為你做錯了事”

“不好好吃飯,挑食就是你的錯”

家長認為眼見為實,但有時候,你所看見的未必就是真相。

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從他的角度去描述事情的經過,才不至於冤枉了孩子。

更何況,讓孩子有話可說,有機會為自己辯解,即便孩子真有錯,也才會甘心認錯。

2、“你感覺怎樣?”

孩子犯錯,家長覺得生氣,會進行責罵或者懲罰孩子。

但此刻不光家長有情緒,孩子內心所遭受的打擊也不輕。

所以,不妨蹲下來,抱抱孩子,多體諒一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將當下的感受說出來。

哭也好,罵也好,唯有將內心的委屈,不滿發洩出來,孩子才能平靜下來聽家長的意見與教誨。

先與孩子共情,過後才能說理。

3、“你想怎麼做?有什麼辦法”

事情已經發生,一味的責罵並不是辦法。

解決問題,想辦法將損耗降到最低才是關鍵。

所以,此時不妨聽聽孩子對此事的想法,看看“當事人”會有哪些辦法。

當然,不論此刻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的話有多麼不可思議,或者有多嚇人,家長都不要著急訓誡他。

因為此刻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無論想法有多滑稽可笑或者荒唐,都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家長不要著急說教,或者著急做評判。

4、“這些辦法會有哪些後果?你會怎麼選?”

等孩子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後,家長便可以開始針對孩子的一個個“解決辦法”,跟孩子講清楚其中所要面臨的後果。

好比如說,孩子想要以暴制暴,家長就要向孩子闡明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所將要面臨的懲罰後果。

如果孩子選擇息事寧人,既往不咎,家長也要向孩子說明今後有可能會再次遭受同樣事情的結果。

當將一切後果跟孩子講清楚,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弊後,再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決定。

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更加信任家長,最後即便選擇錯了,也才能從錯誤中牢記教訓。

5、“你希望我做什麼?”

當孩子做出選擇後,家長給予適當的支援,是對孩子的信任,更是給予孩子信心與決心。

即便孩子的決定是錯誤的,家長在支援的過程中,也能儘量減少其中不必要的錯誤發生。

當然,如果孩子選擇是正確的,家長的支援,會更讓孩子擁有安全感,擁有改過錯誤的底氣與決心。

6、“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選擇?”

等到問題解決之後,再問孩子一句類似的問題,幫助孩子去反思,去檢討自己。

讓孩子重新有機會去審視自己的判斷,以及自己的做法是否有錯誤。

相當於重新給到孩子機會,讓孩子去做出正確的選擇。

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在犯錯中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一次次跌倒後重新站起來,並且不會在同一個問題上栽倒第二次。

簡而言之,孩子犯錯,正是教育好時機。

這一時刻,家長的反應,處理方式才是教育的關鍵。

而教育效果好不好,家長一開口便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