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老了,孩子能夠孝順自己。“養兒防老”的觀念,更是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那麼,養兒真的能夠防老嗎?
百般寵愛的,卻成了不孝子,最為忽略的,卻成了最孝敬的
鄰居李阿姨,年過半百,她是家中的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李阿姨這個年紀的人,小時候物質條件並不好,
“老二”這一尷尬身份讓李阿姨得到父母之愛,更是少之又少。
記憶中,李阿姨小時候都是穿姐姐穿不了的舊衣服;當時施行的是計劃經濟,白米白麵這些在現在看來普通的食材,當年是按份額供應的,本來自己應得的份額就少得可憐,還幾乎都落到了弟弟口中。
如果跟弟弟吵架了,
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
的父親,一定會找出各種自己不對的理由。連最讓人期待的過年新衣,只有弟弟能穿當時流行的條絨褲,自己和姐姐的衣服卻是有粗布做的。
就這樣,李阿姨在艱苦的環境下長大了,有了工作也建立了自己家庭。父母依舊是偏愛自己的弟弟。可能是長期的偏袒,已經讓李阿姨習慣了,不管是父母給弟弟置備了新電器,還是給弟弟孩子更多的壓歲錢等種種情況,李阿姨
對此只是置之一笑,沒有其他的表示。
隨著時光的飛逝,李阿姨的父母身子骨漸漸不如從前硬朗了,這不,年進八旬的老父親終於因中風住進了醫院。
按理來說,到了父親一向最疼愛的兒子,自己的弟弟,床前盡孝的時候了,
可是忙前跑後只有李阿姨和姐姐,弟弟總有各種理由來推脫:
“爸,今天加班太忙了,實在抽不開身啊!”;“今天領導又來檢查工作了,我們晚上得陪領導吃飯呢!”
各種理由層出不窮,直到老父親出院,弟弟來醫院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這樣的情況
讓父親感慨萬千,老淚縱橫,怎麼自己掏心掏肺地對兒子,卻養出一隻不懂孝道的白眼狼呢?
其實,李阿姨父親對兒子的過度溺愛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過度的溺愛,使兒子不懂感恩,自然不懂孝道為何意。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一個大孝子,還是一隻白眼狼?
是孝子還是白眼狼?種種表現已顯出端倪
孩子是否善良
一個善良的人,對他人和事物常懷憐憫之心,他們會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
心地善良的孩子,經常會想到父母的難處,會回饋給父母更多的愛,這樣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關心父母的孩子
爸爸媽媽上了一天很累的,我今天要幫媽媽洗碗,幫爸爸拖地。
都已經八點了,怎麼爸爸還沒有回家,是不是今天要加班呢?我得給爸爸打個電話,問問他的具體情況。
關心父母的工作和父母的行程,經常電話聯絡父母,從小就關係父母的孩子,長大也一定孝順。
理解父母的孩子
鄰居哥哥的無人飛機好棒呀,我也想要一個呀,可是媽媽告訴我,這架飛機要5000多塊,是她一個多月的工資,太貴了。
那就算了吧,按照媽媽說的買一個跟它樣子差不多的仿品,雖然功能沒有哥哥的強大,但是也挺酷的。
理解父母的孩子,更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替父母考慮,他們不會因為你不能滿足他的某種條件就無理取鬧,而是能夠聆聽父母的理由,接受父母的決定。
擦亮眼睛,千萬別疼錯人
如果您家有一個甚至多個孩子,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不會疼錯人?
1)平等的愛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要得到平等的愛。
我們不可以因為,孩子的性別或是父母的個人喜好等因素,就偏愛其中某一個孩子,忽視另外的孩子。
2)適度的愛
愛自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過度的寵愛就是溺愛了。
對於孩子所提出的條件全部滿足,不管是否合理;孩子的衣服鞋子全部由父母來清洗,給予孩子生活方面最高規格的待遇;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孩子書包自己來背,即使手中還拎著今天做飯要用的蔬菜 。
這些過度的愛,已經變質了,不再是滋養孩子健康成長的營養,而是把孩子變成不孝子的毒藥。
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掌控現在。趁著孩子還小,我們要正確引導他們,讓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我們的愛才不會付之東流。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