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營養缺素的診斷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形態診斷法、化學診斷法(土壤分析化驗、植株分析化驗)、生物培養(育苗法)診斷法、酶學診斷法、施肥診斷法、葉色診斷法等。下面重點介紹形態診斷法。
什麼是植物缺素的形態診斷法?它有什麼特點和規律?
植物缺乏某種元素時,一般都會在形態上表現出特有的症狀,即所謂的缺素症,如失綠、現斑、畸形等。由於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狀出現的部位和形態,通常有它的特點和規律。
(1) 容易移動的元素,如氮、磷、鉀、鎂等,當植物體內含量不足時,就會從老組織移向新生組織(例如從老葉轉移到新葉),因此缺乏症最初總是在老組織上出現;
(2) 不易移動的元素,如鐵、硼、鈣、鉬等,其缺乏症常常從新生組織開始表現;
(3) 鐵、鎂、錳、鋅等元素,直接或間接與葉綠素形成或光合作用有關,缺乏時一般都會出現葉片失綠現象;
(4) 磷、硼等和糖類的轉運有關,缺乏時糖類容易在葉片中滯留,從而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常使植物帶有紫紅色澤;
(5) 硼與開花結實有關,缺乏時花粉發育,花粉管伸長受阻,不能正常受精,就會出現“花而不實”;
(6) 鈣、硼與細胞膜形成有關,缺乏時細胞分裂過程受阻礙,新生組織、生長點萎縮、死亡;
(7) 鋅與生長素形成有關,缺乏時容易出現畸形小葉、小葉病等。
這種外在表現和內在原因的聯絡,是植物缺素形態診斷的依據。形態診斷不需要專門的儀器裝置,主要憑目視判斷,因此操作簡單,但缺乏經驗者容易混淆,所以,具備條件的,還是要配合其他檢驗方法。
有些營養元素的缺乏症狀很相似,容易混淆。例如缺鋅,缺錳,缺鐵,缺鎂的主要症狀都是葉脈間失綠,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辨別微量元素缺乏症狀有三個著眼點,就是觀察葉片大小、失綠部位、反差強弱。具體如下:
(1) 葉片大小和形狀。缺鋅的葉片小而窄,在枝條的頂端想上分直立,呈簇生狀。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時,葉片大小正常,沒有小葉出現。
(2) 失綠的部位。缺鋅、缺鐵和缺鎂的葉片,只有葉脈間失綠,葉脈本身和葉脈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綠色。而缺鋅葉片,只有葉脈本身保持綠色,葉脈間和葉脈附近全部失綠,因而葉脈形成了細的網狀。嚴重缺鐵時,較細的側脈也會失綠。缺鎂的葉片,有時在葉尖和葉基部仍然保持綠色,這是與缺乏微量元素顯著不同的。
(3) 反差。缺鋅、缺鎂時,失綠部分呈淺綠、黃綠以至於灰綠,中脈或葉脈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綠色。綠色部分與失綠部分相比較時,顏色深淺相差很大,這種情況叫做反差很強。缺鐵的葉片幾乎呈灰白色,反差更強。而缺錳時反差很小,是深綠或淺綠色的差異,有時要迎著陽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與缺乏其他元素顯著不同。
此外,我們也可以結合土壤型別,來區分各微量元素的缺乏情況。例如,缺錳或缺鐵一般發生在石灰性土壤上,缺鎂只出現在酸性土壤上,只有缺鋅會出現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
植物缺素症知識科普1:定義、原因、預防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