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亂給子女“貼標籤”,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撕不下來
一個小故事,帶你瞭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家長總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知不覺間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雖然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是為了批評指正孩子的錯誤,希望孩子能夠從錯誤中得到改正。
但是,這種家長的貼標籤行為,效果往往並不好,會讓孩子因為標籤,而變得性格沉默,背上標籤越走越遠。我們經常聽到“膽小、內向、任性等”這些語言去形容一個孩子,有些家長可能偶爾脫口而出,但如果對於經常性教育的話語來說,無疑給孩子貼上了一張難以揭掉的標籤。
孩子因為家長的標籤而逐漸變得沉默寡言,網友評論:“不要隨意給人貼標籤,尤其小孩!”
在幼兒園當中天天是一名活潑可愛的孩子,他性格活潑經常和班級中的孩子們打成一片。平常有好玩好吃的,也會很帶到班級裡分給其他孩子,因此廣受小朋友們的喜歡,大家都願意跟他玩,但是天天的媽媽卻有著中國式家長的毛病,那就是喜歡客套。
每次聽到其他家長誇獎天天說:“這孩子真棒真好,真優秀。”媽媽總會給其他家長說:“哎呀,沒有沒有啦,這個孩子就是頑皮,你看看就跟個猴子似的,一點都不安分。還是你們家孩子好啊,安靜又乖巧,我家天天一點都不好。”
這樣的話語,在天天面前經常講述,天天會開始問媽媽,媽媽我的性格是不是真的不好?我是不是不被你喜歡。漸漸的,天天的性格越來越沉默,變得不那麼活潑和善於分享,做事情總是悄悄的看著媽媽的臉色,就怕媽媽有一點不高興。
網友1評論:“看了我家那閨女中傅爸爸的教育,真是讓我對自己有了全新的審視,一定要鼓勵孩子,他一直對閨女說她是天才,這像一顆種子堅定的種在了小傅心裡,反觀我自己,經常說孩子笨蛋,沒記性,豬腦子。
最近幾天我再也沒說過這些, 一直說正向的,鼓勵的,感覺孩子也開心了很多,做為媽媽我很愧疚,以前孩子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的,現在即便他做的不好,或者錯了,我也不會再吼他,而是告訴他哪錯了,哪不好,然後我們一起想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我們一起成長,加油!
網友2評論:“不要隨意給人貼標籤,尤其小孩!”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所以別以為孩子小,不會在意這些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資訊,尤其是對那些關於自己的資訊總是格外敏感。
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隨便給孩子下定義,否則會讓孩子心理受傷。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呢?
第一點傾聽孩子的做法。
不對孩子的行為妄下斷言,家庭教育的基礎是理解和溝通。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正處於成長關鍵期,十分的敏感。家長對於孩子錯誤應該指正,在此之前不妨聽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家長可以問到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可以說來聽聽嗎?家長有效的溝通和傾聽,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更有效地瞭解孩子的行動意願,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進行責罵,那麼在無形當中會傷害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覺得委屈。
第二點,孩子犯錯的時候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在日常中看到孩子起床之後不願意疊被子,會對孩子說你:”就是頭豬,你真懶,你真笨。“這樣看似隨意的話,卻會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嚴重影響。那麼家長這時候可以對孩子講:“媽媽希望你每天都把被子摺疊好,如果你不會媽媽可以教你,但是我相信你以後可以這麼做好的。”
批評孩子的方式可以用就事論事來取代,在輕鬆的氛圍當中,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思考和反省。主動完善自己的行為。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有些形容詞他們或許不明白,但是孩子會觀察家長的表情和語氣。
一旦遇到不是好的評價,孩子馬上就能夠感知到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失落。人們對於自己的認識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源自他人,別人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評論,我們便用這些評論來完善自己,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的認可和批評是幫助孩子建立但是自我的標準。
所以,身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隨便給孩子下定義,否則很可能會讓孩子的幼小心靈受創。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