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記得我家姑娘剛出生的時候,在月子裡,我媽媽從床邊走到了門邊,孩子的眼睛一直在追隨,我媽媽還說,能看這麼遠嗎?眼睛還跟著走。我當時還傻傻的以為肯定是能看到的,結果我媽媽說,肯定是看不到的。

估計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新生寶寶充滿了好奇,究竟孩子能看多遠?他們這麼小是不是不會和人互動?

恰好最近在看這本《兒童心理學》,瞭解到不要小看新生兒寶寶,孩子天生就具備與這個世界交流和溝通的三項能力,只是我們很多父母並不知道。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新生兒眼裡的世界更復雜

19世紀末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筆下寫到:“一大團鬧哄哄的混沌”,這是他用來描述新生兒眼中世界的句子。

很多人認為新生兒生下來是無能的,只有成熟和經驗才能給孩子的思想帶來秩序,而這些能力都是後天獲取的。不過現代的技術證明,嬰兒從出生下來就是有視覺偏好的。

新生兒的視力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復雜,研究者已經透過反覆的證明而證實。

研究者發現在生命早期嬰兒就有視覺偏好,嬰兒更喜歡圖案;喜歡立體的勝過三維的物體;喜歡動態勝過靜態;喜歡反差大的勝過反差小的;喜歡對稱的勝過非對稱的。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研究者還發現,當嬰兒反覆多次的看到同一個視覺刺激的時候,孩子給予這個視覺的刺激關注會越來越少。

研究者透過對新生的的觀測發現,透過孩子的呼吸和心率以及大腦氧氣含量的變化,能夠看出孩子對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事物會更有興趣。

經過這一系列的研究,心理學家認為,嬰兒從出生的時候就在積極地用眼睛探索周圍的環境,尋找有趣的事物,從而為自己提供視覺刺激。

而嬰兒的視覺刺激具備以下四個規律:

如果醒著且警覺,而且環境亮度不是太高,就睜眼;

如果在黑暗中,會進行有節奏的細緻搜尋;

如果明亮的視野中沒有形狀,則迅速掃視,尋找物體邊界;

一旦找到一個邊界,則停止掃視並停留在這個邊界附近。

所以我們說,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的發育是專門攜帶著用於認識世界的策略來到這個世界的。

最終研究者得出結論,嬰兒對人面部形狀的刺激反應多過任何其它事物的刺激。但是因為孩子大腦發育的不完善,孩子不能處理更多的資訊,因此剛開始孩子並不能辨別人臉。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不過等到第二個月的時候,嬰兒透過反覆觀察不同的人臉會建立起視覺形象,開始區分不同的臉部特徵,等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嬰兒已經能夠區分出不同的人臉。

新生兒的聽覺系統比視覺系統更發達

我們以為幾周大的寶寶是不具備聽聲辨人的本領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實驗一 在出生前6周母親大聲朗讀過的故事和一個從未聽過的故事之間,出生2-3天的新生兒顯示出對前者有明顯的偏好。在這個測試中,研究者發現無論是母親還是別的女性,嬰兒的表現是一致的。

實驗二 與不熟悉的旋律相比,新生兒更喜歡聽在胎兒時期母親反覆吟唱的旋律。

實驗三 經過了出生4-10小時的產後接觸,嬰兒對父親的聲音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偏好,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胎兒期和父親聲音接觸過少的原因。

實驗四 當新生兒聽到媽媽聲音錄音的兩種版本,一個是經過空氣傳播的聲音;另一個是模擬胎兒在子宮中聽到的聲音,明顯胎兒對後者更感興趣。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所以說新生兒出生後聽覺系統可比視覺系統發達多了,而且嬰兒極其喜歡“媽媽語”。所謂的“媽媽語”就是媽媽說話時的誇張語氣,以及起伏的語調。當嬰兒分別聽到正常語言和媽媽語時頭會轉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所有孩子都會選擇轉向媽媽語的一邊。

孩子的社會化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

嬰兒社會化的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嬰兒的睡眠規律不是出生後形成的,而是出生前就有的。

研究者發現,嬰兒在胎齡26周的時候已經有明顯的清醒和睡眠狀態;在32周的時候,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都已經出現。因此在出生時,嬰兒已經可以將時間分成介於高度興奮和深度睡眠之間的7個狀態。

這些狀態分別是:

非快速眼動睡眠,表現為眼睛緊閉,靜止不動,呼吸規律,完全休息;

快速眼動睡眠,表現為眼動急劇,呼吸不規律,自然地運動;

週期睡眠,表現為緩慢呼吸和急促呼吸相交替;

昏昏欲睡,眼睛一睜一閉,呼吸不通,活動增加;

警覺的靜止,表現為眼睛明亮、專注,呼吸規律,身體靜止;

主動的警覺,表現為不斷地移動,發生,呼吸不規律,不太關注環境;

不安,表現為哭,身體不斷的移動。

這些睡眠週期可以因為母親的哺乳習慣和進行調整。就是說嬰兒可以根據母親的需要調整自己的睡眠週期。

嬰兒大腦的發育需要行為和經驗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大腦的發展,大腦的發展也反過來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嬰兒的行為,所以大腦、經驗和行為是密切相關的。

也就是說在嬰兒期兒童大腦發展具有一定的速度,從而促使嬰兒逐漸增多行為能力,另一方面,這些行為產生的反饋刺激也在促進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舉個例子,當嬰兒開始出現無意識的笑的時候,媽媽及時進行了回應,用語言、撫摸,反過來媽媽的這種反饋會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如果孩子開始會笑,卻沒有人去關注,大腦雖然在發育,但是這種行為並沒有產生新的經驗,所以嬰兒的大腦發育可能會滯後,因為大腦各種機能缺乏有效的鍛鍊,雖然大腦本身在發展,但是沒有和社會行為進行有效關聯,大腦不會建立起更多的行為連線,來促進大腦本身的發展。

不管是視力發育還是聽力發育,嬰兒的社會性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父母應該學會如何回應,如果面對孩子的這種能力,才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多去做鬼臉

在所有的圖案中,嬰兒最喜歡的是人臉,但是剛出生的嬰兒視力只有20釐米遠,也就是被媽媽抱在懷裡剛好能看到媽媽臉的距離。如果想要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從而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我們就要儘量多的去讓孩子看成人的臉,所以在嬰兒清醒的時候,可以多抱著孩子,或者變換著臉上的表情。儘可能的讓家裡人都來參與,讓孩子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臉,有利於幫助孩子識別出不同的人臉特徵。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儘量用“媽媽語”和嬰兒交流

嬰兒最喜歡聽的聲音是媽媽的聲音,尤其是當媽媽用“媽媽語”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在孩子清醒的時候和孩子進行交流,聲音誇張、聲調起伏大,甚至可以帶上不同的面部表情,孩子會非常專注的去傾聽。

儘可能對孩子的所有行為作出回應

大腦、經驗和行為緊密相關,想要大腦發育的好,就要把孩子的行為轉化成經驗,幼兒的行為只有在接收到反饋的時候,才能化為經驗。寶寶單一的行為,沒有任何反饋,只能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單一表現,比如孩子不用教就會掌握的三翻六坐八爬。所以嬰兒儘管不會說話,想要孩子大腦發育的好,我們更需要及時的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反饋,一旦孩子接收到反饋就會不斷重複這個動作,由此經驗開始建立。

所以說,嬰兒也是需要交流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不需要,你家寶寶聰不聰明,就看父母怎麼做。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59 字。

轉載請註明: 嬰兒除了吃喝拉撒天生自帶三個能力,想要孩子聰明父母要行動起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