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第三日:輝瑞上午場最後離席,有企業稱“降太多”
國家醫保談判進入到第三天。與首日的“人頭攢動”相比,6日、7日的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現場人較少,但仍有藥企人員與媒體駐足等待。
7日下午13點10分左右,上午場的最後一組企業談判人員離場,對談判結果避而不談。有現場人士認出,該談判人員來自輝瑞。公開資料顯示,輝瑞本次透過形式審查名單的共有七款藥物,涵蓋一款抗感染類藥物、一款治療特應性皮炎用藥、四款抗腫瘤藥物,還有備受關注的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除了輝瑞,艾力斯董事長杜錦豪攜工作人員現身談判現場並表示,“國家對企業的支援還是挺大的”。
現場訊息顯示,7日到場藥企或包括貝達藥業、輝瑞製藥、復星醫藥、渤健、恆瑞醫藥、艾力斯、諾華、羅氏、真實生物、百濟神州、翰森製藥等。
有的打探競品訊息,有的稱“降太多了”
醫保談判現場是藥企與國家醫保局之間的量價博弈。7日下午,有企業未見其人先聞其笑聲,也有談了神經類藥品的企業代表出來後直言“談了20分鐘,談得很好,大家都希望能進(醫保目錄)”,並在門口合照。
有企業代表出場後與等待的同事擊掌,也有企業快步離開。6日,在記者詢問其談判情況時,有藥企表示“降太多了”。有藥企則稱“談了兩輪,一共一個多小時,降幅不好說。”
同時,醫保談判現場也是藥企與藥企的博弈。一位中藥企業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打聽照片中的人物是否已談判結束離場,她對中新經緯表示,他們的行業競爭對手6日上午進行談判,而自己公司的同類藥品還沒有上市,所以提前來打探訊息。
亦有券商分析師到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出場藥企的神態、動作可以構成資訊,形成對本次醫保談判降幅的預期。
本次醫保談判中,“天價抗癌藥”CAR-T的生產企業藥明巨諾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因為CAR-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掛網價為129萬元一針,加之2021年醫保談判時,競品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出現在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初審名單後,未出現在醫保談判現場,藥明巨諾是本次醫保談判名副其實的明星藥企。
有訊息稱,藥明巨諾疑似出現,但中新經緯未在現場找到藥明巨諾談判團。
輝瑞現身,新冠治療藥物能降價多少?
在上午大部分藥企談判結束離場後,中午1點時,輝瑞仍在場內。有現場訊息稱,與6日相同,輝瑞全球生物製藥商業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市場準入負責人錢雲也出現在了談判現場。在輝瑞團隊離場時,記者向其詢問談判情況,對方避而不談,轉頭離開。
公開訊息顯示,輝瑞本次透過形式審查名單的共有七款藥物,涵蓋一款抗感染類藥物、一款治療特應性皮炎用藥、四款抗腫瘤藥物,還有備受關注的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
公開訊息顯示,輝瑞的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在2022年2月經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已經被臨時納入醫保,目前醫保支付價格已經由此前的2300元/盒降至1890元/盒。目前,Paxlovid已在多地社群中心可以開具,但總體供應較為緊張。
在本次國家醫保談判中,輝瑞“神藥”能降價多少,能否實現全球最低價是本次談判最大的看點之一。不過,從7日早上出場藥企情況來看,或進行的是腫瘤藥物談判,Paxlovid是否已談判結束暫未可知,而具體降幅及談判結果要等此後國家醫保局官宣。
在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初審名單中,共有三款新冠治療藥物在列,除了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還有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以及清肺排毒顆粒。
據悉,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片治療新冠的適應症在2022年7月才獲批,此次國家醫保談判只涉及治療艾滋病的適應症,新冠適應症並未包含在其中。
而備受關注的新冠特效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主動放棄了國家醫保談判。這也意味著,該藥將無緣現場談判/競價環節。
國家醫保局曾指出,按照基本醫保有關規定,凡被列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藥品,可以臨時性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在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印發通知將阿茲夫定片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因此參保患者使用該藥時醫保基金可按規定予以支付。
1月7日,多部門聯合釋出《關於實施“乙類乙管”後最佳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療費用醫療保障相關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中新型冠狀病毒治療藥品延續醫保臨時支付政策,先行執行至2023年3月31日。
六款PD-1抗腫瘤藥談判
PD-1/PD-L1方面,此次共計6款國產藥物參與談判,包括既往已進入醫保目錄的恆瑞醫藥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本次將談判新增適應症。此外,復宏漢霖、康寧傑瑞/思路迪/先聲藥業兩款新獲批PD-1/PD-L1參與此輪談判。
就談判藥品續約規則來看,根據《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修訂完善談判藥品續約規則”要求,核心的分類依據為產品銷售額與醫保基金實際支出/預算影響預估值的比值。本次針對談判藥品(含談判續約藥品)採取了納入常規目錄管理、簡易續約、重新談判三種續約方式。
對於新增適應症的品種,若按照簡易續約程式,降幅或最多25%。
根據德邦證券研報,綜合來看,已納入醫保的4款國產PD-1單抗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尤其是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單三季度銷售實現反超,躍居中國第一。隨著後續各大適應症納入醫保及產品降價,國產PD-1將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而對於本次最新走入談判桌的康方生物而言,作為首個國產雙抗、全球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於PD-1的雙特異性抗體,康方生物的PD-1/CTLA4雙抗卡度尼利於2022年6月獲批上市,其上市彌補了二三線宮頸癌靶向治療的需求。目前該藥的價格為13220元/125毫克/瓶。
康方生物方面曾透露,“康方生物正在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各類的醫療保障體系,並採取患者救助方案,年治療費用不高於19.8萬元人民幣。”
四款罕見病藥折戟再戰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在本次的醫保初步審查名單中,有19種罕見病用藥透過2022年的初步形式審查。其中,就去年納入醫保的超高值罕見病藥品SMA和法佈雷病適應症而言,羅氏製藥公司(下稱羅氏)治療SMA的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賽諾菲治療法佈雷病的注射用阿加糖酶β也通過了形式審查。
從現場訊息看,1月7日,羅氏現身醫保談判現場,賽諾菲是否到場暫未得知。今年這兩款同適應症藥物醫保談判價格是否參考上一次國家醫保談判?
以諾西那生納為例,2021年12月的“靈魂砍價”現場仍歷歷在目。渤健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於2019年4月28日在中國上市,用於治療5qSMA(脊髓性肌萎縮症的主要型別)。但在進入醫保前,一劑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價格高達70萬元,而該藥進入新版醫保藥品目錄的價格已低至3.3萬元每針的“地板價”。福建省醫保局藥械採購監管處處長張勁妮在談判現場的一句“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該被放棄”也成為2021年的年度熱點。根據渤健生物公眾號訊息,諾西那生納是首個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高值罕見病藥物。
對於渤健而言,其推進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進入醫保較為急迫。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藥企開始佈局諾西那生納的仿製藥。華西證券此前研報分析稱,諾西那生鈉或將成為藥企奧銳特首個推出的小核酸原料藥,諾西那生納的原研專利將於2025年到期,奧銳特諾西那生鈉研發已進展到中試階段。
而羅氏的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商品名:艾滿欣)於2021年6月上市,該品種為兒童罕見病治療藥品,適應症為2月齡及以上患者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
在面臨同適應症藥物已納入醫保、此後或將有仿製藥的競爭壓力下,羅氏製藥在2022年推動了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價格下調,被業界普遍視為是為醫保談判作準備。
2022年6月,據山東省藥械採購平臺,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的價格正式下調降至每瓶14500元。有媒體測算稱,若以最大使用劑量患者(2歲及以上且體重20公斤以上)計算,利司撲蘭年治療負擔將低於45萬元,低體重患者經濟負擔更低,年治療費用較最大劑量至多可節約2/3。
上次醫保談判未進又再度啟航的不只羅氏,還有賽諾菲治療法佈雷病的注射用阿加糖酶β、渤健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的富馬酸二甲酯腸溶膠囊、武田治療預防性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的拉那利尤單抗注射液。
除了外企角逐罕見病藥物外,在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初審名單中,有媒體整理稱,有7家中國企業的身影,涉及5家上市公司,包括北海康城、李氏大藥廠、萬邦德、翰森製藥、百濟神州;共有9款藥物透過初審,包括五款進口藥品和四款國產藥品。
其中,北海康成與韓國綠十字藥企合作,獲得了艾度硫酸酯酶β注射液(商品名海芮思)大中華區獨佔許可,該藥物於2020年9月獲批上市,用於治療黏多糖貯積症II型患者。
從商業化程序來看,北海康城在2022年半年報中表示,在中國,海芮思已進入由5個省份和42個城市的政府認可的商業保險計劃,即惠民保。
翰森製藥2022年3月公告稱,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AQP4抗體陽性的NMOSD成人患者,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批件。中新經緯注意到,翰森製藥在推動創新藥物進入醫保方面較為積極。在其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翰森製藥共有六款創新藥上市獲批,其中五款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同時,翰森製藥表示,創新藥業務因進入醫保而獲益。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中新經緯分析稱,罕見病有三個特點:發病率很低、醫療費用開支大、用藥的價值在於延長生存期。罕見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成本很高。研發成本巨大、醫療費用開支大、療效不確定性等,決定了罕見病藥和其他藥物並沒有可比性,所以罕見病藥納入醫保是單獨申報的,相當於給予罕見病藥一個“快速通道”。
同時,越來越多的罕見病藥被納入醫保,對於醫保局和罕見病藥物研發企業來說,也面臨著如何合理定價的問題。朱銘來表示,早年的國家醫保談判,創新藥企在藥物專利期已經將研發成本賺回來了,在納入醫保目錄時,降價對於藥企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現在的國家醫保談判,包括罕見病藥物在內的創新類藥物,往往是今年開發出來,經過藥監部門審批上市,明年就開始醫保談判。
“一方面,降價讓更多人能夠用上好藥,另一方面,應該給企業留出利潤空間,鼓勵創新藥物的研發。這兩件事情是要平衡的,在殺價的同時要留有一定餘地。”朱銘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