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是你們的小可愛。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
獨立是一個孩子必備的生活能力,而且獨立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有些家長會因為一些原因認為孩子還小,孩子不能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家長為自己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完全沒有自立能力,而且也不想去鍛鍊這種能力。
家長不應該過於對孩子進行溺愛,這樣不僅在性格上會形成孩子驕縱任性的性格,在以後孩子的成長中,也不會有很好的自立能力,對孩子的生活會造成很多的不便,家長應該從小事做起,開始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家長陪伴孩子上美術課被趕,本以為會與老師爭吵,沒想到竟臉紅了
一位媽媽陪女兒上繪畫課,媽媽想看女兒的進步如何,就在女兒畫畫的時候,在女兒的身後寸步不離的看著,見到孩子的畫畫技藝的成長,媽媽也是十分的欣慰,但是這個時候老師卻走了過來,與女兒的媽媽進行對話。
老師語重心長的對孩子的媽媽說:“家長不要站在小孩的旁邊,你在那邊(教室外)已經是最好的陪伴了,老師站在後面監視,監視久了就變成了依賴,然後長大就變成了巨嬰。”雖然老師的這番話實在“驅逐”家長的意思,但是媽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自己的做的確實不對,臉色逐漸的變紅,感到羞愧。
不少網友看見老師將家長進行驅逐之後,都深有感慨:
@養樂多:親身體驗,孩子不管做作業還是幹什麼,做家長的千萬別盯著,她做不好,你也跟著急,最後弄的孩子怕你,你氣自己,讓她自己獨立完成,你再去檢查她會給你意外小驚喜。
@穎火蟲羊毛女皇謙友Alaso:真的不要總站在孩子旁邊盯著她,我小時候就特別反感我媽直勾勾盯著我做作業,本來我會的我能寫對的被我媽這麼一盯我就立馬不會了,我會覺得我是錯的,長期下來都容易有心理陰影。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家長總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長自己的想法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好的效果嗎?我們總在說家長應該適度的放手,在真正需要家長放手的時候,其實沒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值得家長們好好的深思。
家長學會如何放手
1. 家長放手要有度
讓家長學會放手不是將孩子徹底的不管,讓孩子像個“野孩子”一樣,這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所以放手是讓孩子在適當的時間,自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些自己可以做決定的事情上,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透過不斷的成長體驗,生活經驗,漸漸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才是放手的真正目的。
2. 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
在某些問題上,家長應該適當的聽取或者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家長認為可以這樣做的時候,採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給自己做主是很有必要的,認真聆聽孩子的內心聲音,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重視,有利於孩子自立習慣的養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簡單的讓孩子做一些可以完成的家務,父母儘量少插手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
2. 不要過於寵溺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過於寵溺孩子,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讓孩子總是一副“小祖宗”的模樣,這不在愛孩子,而是會害了孩子,家長要分得清。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如何變得更加的努力學習?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好了,喜歡的關注我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