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裡有媽媽說寶寶莫明的出現發燒症狀,一直哭鬧,還抗拒喝奶,媽媽們表示疑惑又擔憂。
1.擔心是出牙引起的,卻看不到冒牙的跡象;
2.又擔心孩子手足口,結果也沒發現口裡有皰疹;
3.也不像感冒,因為沒有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的情況出現......
更讓人著急的是,退熱後孩子還是煩躁,並且排斥吃東西。
這時候寶爸寶媽就要警惕了!由於寶寶還小,不能透過語言說出哪裡不舒服,如果躁動不安、搖頭、抓耳朵、哭鬧不止還不吃奶,爸媽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些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現。
中耳炎有哪些危害?
中耳炎一般分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嬰幼兒的中耳炎多是由感冒引起的急性中耳炎,至少70%的急性中耳炎繼發於感冒之後。如果寶寶有長期的鼻竇炎和腺樣體肥大,也可能會引發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具體危害如下:
01耳痛
中耳炎會引起耳痛,一般表現為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孩子不舒服,就會影響日常生活起居,如:煩躁不安,睡不安穩和不想進食。
02傷害聽力
對於中耳炎,家長很容易把它當成普通感冒處理,也很少注意到孩子耳朵有什麼問題。隨著病情的發展,中耳炎可能出現大量膿液,導致鼓膜穿孔,影響聽力,如果不積極治療,嚴重的甚至引起耳聾。
03引發顱內感染
當孩子出現中耳炎之後,如果沒有透過合理的措施來控制中耳炎的發展,可能會引發顱內併發症,像常見的腦膿腫、腦膜炎、迷路炎、面神經麻痺等都和中耳炎發展有關。
為什麼寶寶容易得中耳炎?
對小齡寶寶來說,中耳炎是一個發病率很高的疾病,常見於6月齡-3歲的寶寶,大約2/3的孩子在2歲前至少一隻耳朵被感染,原因在於:一方面孩子容易感冒,另一方面跟孩子耳鼻部「咽鼓管」的特殊構造有很大關係。跟成人相比,寶寶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直”的特點。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寶寶發生中耳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0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
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
02游泳、洗澡後處理不當
沒有及時擦拭乾淨耳朵內外部的水。
03喝奶姿勢不當
呈仰臥位吃奶時,由於咽鼓管比較平直,管腔較短,內徑較寬,一個不小心奶汁就會經咽鼓管嗆入中耳。所以,寶寶喝奶或其他飲料時,要將他的頭抬高一些,並隨時給他擦掉流出來的水或奶。
04戳傷外耳道黏膜
給寶寶掏耳朵時不小心戳傷外耳道黏膜或者是鼓膜,都有可能誘發中耳炎。因此,家長們不要擅自給寶寶掏耳朵。
不過寶爸寶媽們也不要太擔心,隨著寶寶年齡增長,耳咽管會逐漸發育完善,寶寶患中耳炎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怎麼預防中耳炎?
01預防感冒
感冒期間鼻腔內的分泌物會增多,此時不可同時捏住雙側鼻孔擤鼻涕,因為這樣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壓力,使鼻涕和細菌透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孩子鼻涕比較多,最好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或用生理性海鹽水沖洗鼻腔。 對於鼻塞嚴重的寶寶,晚上睡覺時可將其頭背部墊得高一些。室內可以使用噴霧加溼器,以防空氣乾燥而引起鼻腔乾燥、發炎,最終殃及耳朵。
02調整喝奶姿勢
餵奶時儘量取坐位,讓寶寶稍微抬高頭部,避免平臥,平躺著吃奶容易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寶寶躺著哭泣時,及時擦乾眼淚,以免眼淚流入耳內,引發中耳感染。
03避免感染
不擅自在家給孩子掏耳朵,可以定期去醫院清耵聹;給孩子洗澡、洗頭時,儘量避免汙水流入耳朵。寶寶躺著哭泣時,及時擦乾眼淚,以免眼淚流入耳內,引發中耳感染。
04遠離二手菸
讓寶寶遠離二手菸,據統計,父母吸菸的孩子患中耳炎的機率是父母不吸菸孩子的1.6倍。所以,家長們還是把煙戒了吧,即使戒不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抽。
05接種疫苗
引起中耳炎常見的病原體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流感病毒等,因此,建議嬰兒按時接種流感疫苗和/或13價肺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兒童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及複發率。
是不是孩子一出現耳痛就是中耳炎呢?
不一定。能引起孩子耳痛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幾種情況也比較常見:
01外耳道異物
小孩子天性好奇,玩耍過程可能會將一些小玩意兒塞入耳道。時間久了,會引起皮膚髮炎腫脹,導致外耳道疼痛。
02耵聹栓塞
耵聹就是我們常說的“耳屎”,它能保護外耳道,一般能透過耳道上皮的清理作用自行排出。但有的孩子耵聹腺分泌旺盛,分泌油性耵聹,在游泳、耳道進水後或不正確的掏耳朵後,會導致耵聹膨脹甚至越積越多,從而導致脹痛。
03大皰性鼓膜炎
這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出血性大皰,常常發生在感冒或流感之後,具有自限性,通常在區域性予以消炎、鎮痛、清潔可以自愈。
所以,跟耳朵有關的疾病,特別是發生在內耳道,有時不易發現,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每一個成長細節,儘量避免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