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寶寶,有對視,認識物品,能用兩三個字回答別人的問題,只是語言表達和發音不準,聽不懂規則,所以說,據我的經驗判斷,孩子只是發育遲緩,而不是自閉。
語言發育遲緩與自閉症的區別
語言遲緩的孩子有四種類型:聽、說、讀和寫,這也是語言的四個基本分類。人類的語言和行為都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支配的,所以,語言的四種類型,分別對應四個語言中樞。聽,對應著聽覺語言中樞,涉及聽力和理解;說,對應著運動性語言中樞,涉及發音和語言表達;讀,對應著視覺語言中樞,涉及視力及閱讀;寫,對應著書寫性語言中樞,負責寫字和寫作。
每個人在四個方面的發展有可能存在著不平穩的現象。比如一個孩子有可能語言表達得很好,但理解能力不行,聽不懂對方的話,或者是答非所問;再如,有可能語言表達不錯,但一輪到筆頭上時,就犯難了,會講故事但不會寫作文;還有的孩子喜歡把想法寫出來,但是一上臺講話就不行了;……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
而自閉孩子的表現則比前者嚴重得多了,除了語言遲緩外,其他方面也嚴重落後。認知能力不行;人際交往不行,與人都沒有對視,更不願意與人交流,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兒,也沒有互動;情緒控制能力不好,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大發脾氣,隨便摔東西,有的則會以頭碰地;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不看人的臉色,不知道他人的心情;把自己封閉起來,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喜歡玩的東西都稱不上是玩具;安全感不好,從他的眼睛裡看,其他人都是很危險的,只有自己的媽媽是最可靠的,所以,多數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感很強;……
很多疑似自閉症,其實就是發育遲緩
因為發育遲緩和自閉有著相似的成因,也有著程度不同的類似的表現,所以,很多人,包括醫生,都有可能產生誤判的現象。這也就有了“疑似”和“輕度”自閉的產生。
一般只是語言表達出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會判斷為語言遲緩,不會往自閉那去想,可是,一旦孩子的“聽”出了問題,即聽不懂別人說話,理解別人的語言有問題時,就都往自閉那聯想了,所以才會導致誤判。
我接觸過很多語言遲緩的孩子,有的是表達出了問題,有的是理解上有問題,有相當一部分“聽”出了問題的孩子,就被醫院直接判定為“疑似”或“輕度”自閉了。如果真是自閉的話,康復起來不會那麼快,這個我心裡是有數的。語言遲緩的孩子最快的兩週就有變化,慢的也不會超過一個月,按我的方法持續調和三個月,基本恢復正常。而自閉呢?三個月怎麼可能恢復正常!誰也沒有那個本事啊!三個月能見到一點點效果,就算不錯了!所以我才敢肯定地說這是“誤判”!
發育遲緩,不可輕視!
我在幾個自媒體平臺上回復和解答了一些家長的疑惑,幫他們分辨兩者的區別與聯絡。但一些家長明顯是看了我的回答後就杳無音信了,很有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自閉就行了,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不然。發育遲緩也是遲緩,不光在語言上落後,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落後,只是家長沒有發現而已。
有一次,一個3歲半的孩子來我工作室,語言遲緩。跟家長簡單瞭解後,我就不斷地觀察孩子玩玩具時的坐姿,以及使用雙手的習慣,過了大約二十分鐘左右,我跟家長說:孩子將來會學習困難,主要表現是閱讀理解題會丟分,數學的大題會經常馬虎,字會寫得難看,作文恐怕得不高分。
家長瞪著眼睛看著我,估計她懷疑我是類似大仙兒之類的人!哈哈!她愣了片刻,問我為什麼,我才給她講其中的道理。其實一點也不神!孩子的坐姿是W型的,表明孩子的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不整合,長大後就會出現姿勢問題,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和馬虎;玩玩具的時候經常掉東西,說明精細動作不好,抓握反射沒有整合,孩子就會出現寫字的問題,作文不會太好。
所以,現在的遲緩如果是由原始反射不整合引起的,長大以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建議家長們要小心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