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娃娃,全家視孩子為掌上明珠,自然嬌慣得很,我們理解家長愛護孩子的心情,但慣孩子的危害,等到上幼兒園就會爆發!
下面幾點,父母們一定要提前知道,以免到時候後悔來不及!
1、平時不給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節奏
我閨蜜一直和我說作息無關緊要,等上了學,糾正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好。可沒想到上了幼兒園,她家孩子完全沒法適應。
“父母必須幫助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穩定的作息,足夠的睡眠,規律的鍛鍊,均衡的飲食造就健康的體魄;
更重要的是,穩定的作息讓孩子準確地知道下一個時間段要做什麼,從而建立其內在的節奏感,從而生成可預見的安全感。”
提醒各位父母,如果確定要去孩子上幼兒園了,一定要在入園半年前,幫助孩子養成規律作息。否則,混亂的作息,真的會讓孩子在幼兒園受盡苦頭,更讓父母苦不堪言。
2、自己不獨立,到學校無法照顧自己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
3-4歲的孩子,能使用勺或筷自行用餐;能自主如廁;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能將圖書和玩具放回原處。
4-5歲的孩子,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紐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歲的孩子,能根據天氣冷熱增添衣物,能自己穿繫鞋帶的鞋子,能分門別類整理物品。
這些能力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學會的,父母應該“提早”給孩子營造更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間和機會,幫助孩子儘早獨立。
慣著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無法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更會讓孩子失去動腦動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造成孩子懶惰及依賴個性,責任感缺失。
3、太過保護孩子,孩子不會社交
孩子和小朋友鬧矛盾,出現搶玩具、打人等情況時,更是培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好機會,家長儘量不要插手,讓孩子們自行解決問題。
可以告訴孩子:有問題用嘴巴說,不可以打人;如果被人打,就大聲喊叫“不可以打人”,必要時候可以出手保護自己。
看似簡單的兒童玩耍,其實是孩子發展社交技能的絕佳時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群之道,他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併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過度保護孩子,以為是愛,其實是礙。越愛孩子,越要放手讓他去找到自己的世界。否則,過度保護孩子,會在幼兒園爆發孩子孤僻的苦,影響一生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天使。
我們心疼,愛護,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與溫暖,都捧到孩子面前。可世界終究是孩子的,好與壞,光與暗,他遲早需要自己去面對。
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心理上永遠支援,生活上早早放手。
慣孩子的苦,上幼兒園就會嚐到;培養獨立的甜,卻能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