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珍貴的調脾胃秘方,堪比黃金稀有!看看中醫怎麼講解的吧

由 梁丘憐翠 釋出於 健康

古時候的養生家、醫家對人的壽命有「天年」的說法:《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尚書·洪範篇》:「壽、百二十歲也。」可見人的原本壽命是120歲,這叫做天年,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壽數,但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盡其天年乃去」,這是因為什麼呢。
作的
《內經》裡論述過長壽的基本要素,是為: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人的身體,五臟六腑,升降出入,是生生不息的一個閉環,環環相扣,有先天的積澱,有後天的運化和調,才能迴圈相生,度百年不成問題。
不能終其天年,肯定是其中一環出現了問題。這其中,很重要,也非常容易出問題的一環,就是脾胃。
尤其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外賣文化的興起,脾胃受累的人越來越多,脾胃是「後天之本」,中焦樞紐,脾胃出現問題,身體就像流水線中段紊亂,長此以往,輸出輸入都要受到影響。
國醫大師路誌正老先生在《腸胃養生:無病到天年》裡就寫道:「腎為先天之本」,大多數人的天年都能達到120歲而不衰,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我們的實際壽命往往由後天的生活習慣和環境決定,因此要「補養後天以資助先天」,可見調養脾胃是養生的重中之重!
首屆國醫大師李振華先生也非常重視脾胃之氣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他常講:「善治者,惟在調理脾胃」。
所以說,調養脾胃是個大話題,需要琢磨研究,需要長久堅持,不是喝一碗粥,按一次穴位就能畢業的。
三個要點,需要記筆記
1,氣機升降,方得平衡
上面也說了,人的身體是一個閉環,是一條流水線:營衛執行、經絡貫通、清濁分辨、津液輸布,我們身體裡的「氣」無時無刻不是在升降出入地運動著,中醫稱這種運動為「氣機」,「氣機」是我們生命活動的根本,這種運動一旦停止,我們的生命也就終結了。而脾胃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因為處於我們身體的中焦,而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這兩個小同志,可以說是掌管了我們身體中部氣機流通的樞紐。
中醫講:「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和胃,一升一降,一個運化水谷,一個受納水谷,一個把精微有效的營養水液輸布運化到周身,一個把糟粕下傳排出體外:可以說,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升降出入的通道順暢條達,我們的身體氣機變化才能正常執行。
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氣機順了,才能五臟調和舒適,不得病。反之,如果脾胃氣機逆亂,脾氣該升不升,胃氣該降不降,那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脾如果不升反降,叫做「脾氣下陷」,也叫中氣下陷。
脾氣有支撐臟器中正的作用,脾氣不升反降,原本應該上行運輸到頭面、上肢的營養氣血都上不去,中正支撐的力氣也若弱了,就會出現: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無力、不愛吃東西,吃了會腹脹、腹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
胃如果不降反升,叫做胃氣上逆,這時人就會噁心、嘔吐、打嗝、反酸。
清代名醫唐笠山說過:「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所以說調養脾胃,不止是虛了就補,實了就洩這麼簡單,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把氣機調和,讓脾胃升降通順,有時候才能夠不藥而癒。
2,調脾胃不止調脾胃
五臟六腑是組合勞動,誰不工作都不行,我們生活中脾胃受累,總有一些旁的原因,大多都跟其他臟腑功能失和有關係。
所以說,養脾胃也不是死心眼專攻一家,要找準兼雜、源頭,調理起來才能更得心應手。就像李振華先生說的:「脾胃病不可單治一方」。
李志剛教授講過脾胃和其他五臟的關係:
心是脾的母親,心陽不足影響脾胃運化,脾胃運化失常也會導致心血失養
肝失調達容易導致脾胃不和
脾胃運化決定肺的津液氣血的盛衰
脾胃虛弱容易導致腎虛
比較多見的,是肝與脾胃。現在很多人都是肝鬱氣滯,疏洩出了問題,肝氣堵在那裡,影響了脾胃的運化,這就是所謂的肝鬱脾虛。
肝氣太霸道,橫截逆堵,侵犯脾氣,就容易讓脾氣偏虛,運化失常。中醫裡這叫做「木旺克土」,肝屬木,脾屬土,他們本身是一個相剋的關係,肝木太旺,就容易剋制脾土。
很多人有「腸應激綜合徵」,一緊張腸胃就不舒服,或者肚子疼,跑廁所吧,又有排不淨的感覺,或者根本不排。其實這就是因為精神過於緊張,肝氣逆亂,才會引起腸道的過敏反應。這種一般是腦力勞動者、精神敏感的人容易患。
《內經》裡有講過「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是說,肝有病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肝病久了會傷害脾,所以要在脾沒有受傷的時候,就把脾氣補足,做好戰鬥準備。
針對這種型別的脾胃病,路老有一水一粥一湯,貼在下面,大家可以參考。
一水一粥一湯
水:
姜歸糖水:當歸15g、生薑15、紅糖15,加適量清水煮後飲用,適用於虛寒腹痛。
粥:
茯苓栗子小米粥:茯苓20g、栗子15g、小米50g。先將茯苓及栗子研成細末,然後置於鍋中,加水適量,和小米同煮成粥食用。
湯:
荔枝扁豆湯:荔枝10枚、扁豆30g。荔枝去殼取肉,與扁豆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即可,喝湯吃荔枝肉。在食用上方時,一定要忌酒和辛辣。
其實養脾胃真的是不能一副藥一次刮痧拔罐就行了的,要結合自己其他臟腑的反應,針對性的調養,大前提是不作死,減輕壓力,避免不良情緒,不能過飢過飽,用餐要有規律、作息也是。適當運動,全面養生,這才是正確的操作。
3,因人而異,也要因時制宜
幹啥都得因人而異,養脾胃也是一樣,辨別體質以後,熱了冷靜些,寒了來點兒溫暖的,這都是大原則。除了個人區別,四季調養上也有大原則。
《脾胃論·天地陰陽生殺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間論》裡有寫:「若夫順四時之氣,起居有時,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怒,以頤神志,常欲四時均平,而無偏勝則安。不然,損傷脾胃,真氣下溜,或下洩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於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
張仲景說過:「四季脾旺不受邪」,是說一年四季我們都要關懷呵護我們的脾胃,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不容易收到病邪的侵擾。
夏季如何養脾胃呢?
脾胃虛寒的人,最適合用理中湯來溫補脾胃了,這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的名方。
理中湯,原方由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組成。這款理中湯,把白朮換成了茯苓,這樣既能溫暖脾胃,也不會太燥。
方中用乾薑溫補脾胃陽氣,先把被耗傷的陽氣補回來;然後用人參、甘草補益脾胃的津液和脾氣,因為經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既傷津液又傷脾氣;然後用茯苓來化脾胃的寒溼,因為陽氣不足,陰寒溼氣就容易滯留,就像沒有太陽的天氣,霧氣不容易散掉一樣。
為什麼要把白朮改成茯苓呢?因為白朮是透過溫燥脾胃來去溼,現代人體質又比較複雜,很多人容易上火,但茯苓就不會了,它不溫不燥,不寒不熱,性子很平和,它是向下走的,能夠把中焦脾胃的水溼透過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喝1~2周,喝一段時間就能感覺肚子裡有個小火爐在慢慢升起、熱量慢慢散開,肚子暖暖的、身體暖暖的。有些人胃口變好的,有些人放屁多了,這些都是脾胃功能變好的表現。
夏天也是是吃生薑最好的季節,「春夏養陽」、能健脾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又可使腸的張力、節律和蠕動增加。
怎麼吃:早上吃薑最好
把生薑洗淨後切片,然後用醋和少量的鹽泡上,大概三天以後就可以吃了。一次吃2~3片就可以了,不要吃太多,因為姜性溫,吃太多就會導致胃熱。
注意:心煩氣躁、身體消瘦、高血壓,或者經常口乾口苦、便秘如球的人應當少吃薑。
如果沒有時間自己來做醋泡姜,我們找到了一款絕好的即食品。對比了不下10家供貨商,試吃之後,這款接近滿分。一點亂七八糟的新增都沒有,良心手作,現成的無新增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讓不喜歡吃薑的人,也愛上了吃薑,並且在身體裡默默發揮作用。
我們找了很多供應商,試吃之後,這款最滿意,最打動我的是無新增,良心手作。
無新增:酸是養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新增劑,需要用肝來代謝,肝反而受累,得不償失。
老陳醋:姜要嫩的銅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選用最正宗的老陳醋,他們的陳醋釀製技藝,是國家認可的老陳醋釀製技藝,被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銅陵白姜: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銅陵生薑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鑑定,屬白姜,排姜型別。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銅陵生薑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每天吃2片,一罐可以吃30天,2罐正好可以吃上兩個月。好吃的姜,是能讓不喜歡吃薑的人,也愛上了吃薑,並且在身體裡默默發揮作用。
醋泡姜吃法有講究
1,不宜多吃
生薑畢竟辛熱,不宜吃太多,路老一般是每天早上吃3片左右。
2,這類人不適合吃
醋泡姜雖好,但不適合陰虛火旺的人。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比較適合。3,不可空腹吃
空腹吃生薑容易傷胃,可以配早餐吃,當做佐餐小菜,健康又好吃。
配一物功效更強
很多名醫都推薦過醋泡姜的做法,國醫大師周樂年周老同樣介紹過他的吃法,周老在吃醋泡姜時會配上一把枸杞,這樣不僅補陽還能滋陰,尤其適合陰陽兩虛的人。
吃法:每天早晨吃醋泡姜的時候,配15粒左右的枸杞子,直接嚼服。(枸杞不需要水泡,也不需要放在醋泡姜裡,幹嚼即可)
禁忌:這個方法一般人群都可以使用,有病治病,無病提高體質,但要注意單純陰虛或者有內熱的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