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作家雷布斯曾說: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在很多場合,我們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孩子一旦亂髮脾氣,我們就會盲目認為孩子是被寵溺得太深了,是慣出來的毛病。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不但冤枉了父母,也冤枉了孩子。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01.孩子發脾氣,可不是寵溺出來的個例

和幾個閨蜜出去聚餐,因為忒咪奶奶這兩天回老家了,沒辦法,只能帶著這個小拖油瓶。

飯桌上氣氛很融洽,女的嘛,只要跟閨蜜在一起,難免就聊得熱火朝天,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小神獸。

結果,飲品上來的時候,忒咪就雙手環抱,板著個臉,一直沒說話。

等到正菜上來的時候,忒咪突然就情緒爆炸了,大聲哭鬧說:媽媽,你不愛我了……。

幾個閨蜜看得目瞪口呆,一邊安慰孩子,一邊揶揄說:你看你給孩子氣的。

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幾個小姐姐的合力安慰之下,忒咪終於暴雨轉晴,倒是把我們幾個累出了一身汗。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經過了這事兒,閨蜜們也打開了話匣子,因為都是同齡人,自家孩子的年齡都差不多,紛紛吐槽起了家裡的小魔獸。

我家那個吃飯吃得好好的,突然就炸了。

我們家歡歡也是,你說從小被我揍大的,現在脾氣咋這麼大。

一樣,樂樂發起脾氣來,拿到啥摔啥。

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愛發脾氣,真不是因為家長寵溺出來的壞毛病。

這種突如其來的脾氣,就跟女人的臉一樣,說變就變,前一秒還風和日麗,下一秒可能就暴雨雷霆。

給講道理吧,聽不進去。

不搭理,那完了,哭得更傷心。

要是家長妥協,又怕縱容孩子。

其實,孩子發脾氣,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這可能只是一種語言方式,來向我們釋放訊號。

正如《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孩子的情緒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情緒表達往往更加直接。

所以,作為家長,可不要單純地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壞毛病,而應該從情緒語言的背後,去捕捉孩子內在的表達。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02.孩子的脾氣,就是他們的語言

對於小寶寶來說,當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沒辦法跟上自己的情緒表達的時候,唯一能夠去做的,就是發脾氣(哭鬧)。

而所謂的發脾氣,就是孩子們所想要表達的語言。

接下來咱們一起了解一下,孩子發脾氣,所想要表達的語言,究竟是什麼吧。

其一,孩子發脾氣,可能大腦在發育。

西格爾曾在《全腦教育法》一書中表示: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當情緒氾濫不可收拾的時候,罪魁禍首就是我們的右腦和上層大腦,出現了問題。

西格爾在書中,把人的大腦分成了橫向左右腦,以及縱向的上下層大腦。

孩子情緒的失控,主要跟右腦和上層大腦有關。

右腦負責情感、非語言的資訊,比如說表情、眼神、語氣語調等等。

上層大腦主要負責情緒的控制,是“理性的腦”。

而孩子時常出現哭鬧、發脾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此時,他們的右腦佔據主導地位,而上層大腦,還處於發育之中。

所以,在理性與情感的對抗中,由於發育早晚問題,只能是理性完敗。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其二,寶寶發脾氣,可能是訴求沒得到滿足。

在上述也提到過,孩子的語言發育,是要經歷一段時期的。

根據研究發現,孩子的語言系統的完善,要在成年前,才能真正成熟。

這就告訴我們,孩子很多時候,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嘴巴是跟不上的。

尤其是2歲左右的寶寶,因為沒法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訴求,就會著急上火,透過發脾氣來表達。

其三,寶寶發脾氣,可能是沒感受到愛

《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的小暖男嗯哼,就出現過無端發脾氣的情況。

當時,霍思燕的閨蜜帶著孩子來做客,但嗯哼突然原地爆炸發脾氣,還要跟媽媽絕交,甚至要離家出走。

而嗯哼之所以會突然狂風暴雨,其實是因為媽媽忙於照顧客人,而忽略了他,他覺得媽媽不愛他了。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其四,寶寶發脾氣,也可能因為挫敗感。

對於2—5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這個時候,寶寶的獨立意識萌芽,從而越來越喜歡自我掌控感。

比如說,不想被媽媽餵飯,不需要別人穿衣服穿鞋等等。

但是,當他們的行為沒有得到滿足和實現時,就會出現巨大的挫敗感。

而這種挫敗感,就會導致情緒的失控——發脾氣。

心理學家在經過研究後發現:在自我保護意識的作用下,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正常,是人類本能反應。

事實上,原本在我們看來的無理取鬧、發脾氣,其實是孩子的一種“求救訊號”。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處理就值得我們家長仔細琢磨,而孩子發脾氣時,我們開口的第一句話,尤為重要。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03.寶寶發脾氣,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寶寶發脾氣,有的家長會安慰,有的家長會講道理,也有的家長會責備。

但上述這些方法,都不對。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之前,娘娘孫儷也表態過自己對於孩子發脾氣的看法: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不要說教,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所以,當寶寶發脾氣時,收起我們高高在上的說教,先無條件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然後,開口用第一句話做出自己的表態。

這句話是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用“我知道……”代替“別哭了……”。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有一期節目,胡可帶著小魚兒吃飯,可是孩子卻想要玩新玩具,並且要求媽媽趕緊幫自己組裝玩具。

當小魚兒聽到媽媽的拒絕後,逐漸開始憤怒。

而胡可接下來的表態,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

面對孩子發脾氣,胡可淡定且溫柔地說道: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機器人,但是要等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第一句話是重中之重,先具備同理心,去肯定孩子的需求,然後,教會孩子規則。

因為,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發脾氣就能夠解決問題的,所以,從淺入深,步步為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而不是把發脾氣當作手段。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寄語:

作為家長來說,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首先要保持耐心,不能用過激的手段和口吻,去命令、嚇唬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害怕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因為擔心孩子脫離我們的掌控。

事實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是需要合理的視窗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育兒,就是育己。

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不同之處,或許都是成長的機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62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發脾氣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父母說錯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