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又叫折耳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名醫別錄》中關於它的記載是這樣的"生溼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其根莖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我國用魚腥草作為野菜佐食的記載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據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時,曾帶領眾人擇蕺菜(魚腥草)而食之,以充飢廢荒,而作為藥物魚腥草在魏晉時期就被收入醫藥典籍。其實關於魚腥草的由來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宋朝宋朝熙寧6年夏季的某一天,天降大雨,河水猛漲,大壩決堤,沖毀房屋,淹沒農田,兩岸居民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雨水退後,很多人甚至是家畜都患上一種整天腹瀉拉稀的怪病,由於當時人們的醫療水平不高,一時間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這時白馬灘侗寨一個張姓青年手持一把魚腥草說,這種草大概可以治這種病,大家不妨試一試。大家半信半疑,反正等也是死,不如試一試,大家就從山裡挖魚腥草的根吃,果然不出幾天病情好轉,訊息很快就傳遍兩岸各村,染病的人都因為魚腥草痊癒了。
後來大家問了才知道,青年常用房前屋後的魚腥草餵豬,鄰居的豬都病了,他家的豬沒有發病,全家人都覺得十分怪異。青年年幼時曾在藥堂做過一段時間學徒,對於藥理略通一二,想到莫不是魚腥草的緣故?於是全家人試著挖魚腥草吃,果然幾天後病痊癒了。
從此,居民們對魚腥草珍愛異常,覺得越吃越香。吃的方法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講究,一直流傳到今天,成了一種傳統美味、藥食同源的佳餚。
說起這種植物其實在北方很少使用,聽說的人也不多,南方不少人卻對它尤為鍾愛,常常用來除溼並作為食材在用。隨著現在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發現了魚腥草的更多作用。
魚腥草味辛、微溫,入肝、肺二經,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對於熱痢、瘧疾、水腫、痔瘡、溼疹均有不錯的療效。
治肺熱咳嗽
魚腥草對於感冒引起的咳嗽、咳痰、發熱均有功效,臨床經常與貝母、黃芩、貝等藥同用,治療痰多黃稠等症狀。
消腫利尿
魚腥草能夠擴張血管,對於小便澀痛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能起到利尿的作用,能夠減輕身體水腫。
抗菌作用
現在醫學研究中還發現了魚腥草的抗菌功效,魚腥草中有一種黃色油狀提取物,可以抑制微生物,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提高免疫
魚腥草還能有助於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魚腥草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不僅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現在魚腥草及其提取物也被廣泛入藥,治療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