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老人們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雖然現在已經有不少家長都學會了蹲下來跟孩子溝通,但還是有不少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成為父母之後奉行著“棍棒教育”,企圖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有區別嗎?

小徐跟妻子都是性格隨和的人平時生活中也很少跟人紅臉,自從有了兒子之後小徐的妻子就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

雖然帶孩子很辛苦,並且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拆家”屬性也逐漸顯現,可小徐的妻子在小徐的安慰和引導下也並沒有打孩子,只是在孩子犯錯之後跟孩子講道理並且進行一些適度的懲罰。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小徐有個好兄弟叫小劉,兩個人恰巧在差不多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小劉的脾氣相較於小徐卻要暴躁的多。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調皮搗蛋是天性,但是小劉卻並非像小徐夫妻倆那樣可以容忍孩子的“熊孩子”行為,往往因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孩子大發雷霆,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吃飯小劉上去就是一腳。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儘管小劉的妻子多次跟他說這樣教育孩子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小劉也是振振有詞的說:“我爸小時候就是這麼教育我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我長到這麼大不就沒事嗎!孩子就得打才能成才。”

雖然身邊的人都勸小劉這樣做不好,但小劉還是我行我素,所以小劉孩子的童年裡總是捱打,但小徐的兒子卻從不捱打。

時間過得很快,“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兩個孩子都長大了,可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小徐的兒子受到夫妻倆的影響性格隨和待人有禮,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十分擅長於人溝通,成為一家企業的高管,收入穩定,家庭美滿。

而小劉的孩子則是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經常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讓他往東他卻偏往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就更別提和父母好好溝通了,大學畢業之後特意找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工作,幾年也不回家一次,終於逃離了父母。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孩子對於父母產生恐懼

父母原本應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往往會就在心底產生恐懼的情緒,因為害怕家長的打罵和責備,所以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時孩子也往往不會說出口,逐漸的就導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疏離。

家原本應該是孩子的港灣,但是當孩子對家長產生恐懼的情緒時,孩子也就逐漸失去了來自父母的安全感。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2. 孩子會不自覺模仿家長的行為

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當家長遇到問題時只會採取暴力的解決方式時,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影響,所以當孩子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時也會採取暴力的解決方式。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3. 孩子長大後渴望逃離家庭

有些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無法反抗父母的行為,但是當孩子長大了之後,他們可以自己獨立生活的時候往往就會選擇逃離父母。

有不少孩子在讀大學的時候會故意選擇離家很遠的學校,或者像上文小劉的孩子一樣選擇在很遠的地方工作,這其實都是逃離父母逃離家庭的一種表現。

教育孩子的方式要適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難免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有些父母覺得打孩子兩下也確實更能讓孩子長記性,但與此同時作為家長也要注意分寸。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階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5 字。

轉載請註明: “總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