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最適合艾灸養生的季節,最近我們群裡也有很多媽媽在用艾灸調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但無論是我們的藥灸,還是普通艾灸,在調理的過程中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今天我把這些問題彙總一下,只有大家在艾灸的時候能夠注意到這些,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功效。
避風寒
艾灸的時候,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所以艾灸的時候一定要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注意避風、避寒。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開窗戶,就會滿屋子都是煙,就跟著火了似的,其實如果是純艾的艾煙,對身體是有益無害的,艾煙可以辟邪氣,還可以入到我們身體裡發揮藥效。
另外,我們一直倡導中醫生活化,艾灸可以作為是我家庭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如果能夠在家裡創造出一個專門用於調理身體的小空間,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我們實在不喜歡艾煙,可以在這個空間裡設定一個排煙系統,把煙排到室外或讓它走廚房、廁所的排煙通道,就會避免滿屋煙熏火燎了。而且這個排煙系統會把煙往上吸,也不會造成對流風,反而讓身體著風。
不要過飽、過飢
艾灸和其他中醫調理一樣,會調動人體氣血,只要涉及到調動氣血,就不能讓身體處在一種極端的情況,如飽食、空腹,尤其是空腹,因為艾灸調理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在空腹狀態下會出現煩躁、暈厥、休克,甚至低血糖的情況。做完艾灸之後不能馬上進食,需要休息片刻。
灸後避寒涼
艾灸後一定不要接觸寒涼的東西。有人會說,剛才灸得那麼熱,想吃點冷飲、水果……那就等於白灸了。
艾灸完喝水要喝溫熱的,能夠補充我們身上的津液。艾灸後也不能馬上洗澡,至少要等兩三個小時後才能洗澡;艾灸後也不建議馬上洗手,可以等半個小時以後再用溫水洗手。
艾灸的頻次
成年人用艾灸調理,可以每天艾灸一次,也可以隔一天或兩天艾灸一次,如果隔的時間長了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可以一直灸到症狀改善了、病好了、身體變強壯了為止。
如何搭配針刺和放血
艾灸還可以和針刺、放血相結合(針刺、放血需要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因為艾灸主要是補法,對於一些痛症,可以先放血再艾灸,或者先針灸再艾灸,注意,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尤其在調理一些重病大病的時候,這三種方法的結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開穴、封穴
想要艾灸發揮作用,就一定不要忘了在艾灸前開穴,在艾灸後封穴,否則效果會差出一半。
開穴又叫醒穴,平常我們身體的毛孔、穴位都是正常開合的,當我們進行艾灸的時候,希望艾灸之陽氣能夠進入到身體裡,就要讓毛孔開啟,就像把身體的大門開啟一樣,這就是開穴。
開穴的方法:在哪裡艾灸就在哪裡開穴,可以用手指頭,用手腕帶動大拇指在要艾灸的部位去按揉,這時氣血就會充盈到這個部位,毛孔會更開一些,這時就能更好地接受艾灸。做完開穴以後就可以艾灸了。
封穴就是把毛孔、穴位封住。灸完了以後,被灸的部位一定會潮紅一片,因為有熱進去。這時的毛孔處於極度開啟的狀態,就像敞開了身體的大門,如果不封穴,就容易讓艾灸進去的陽氣散出來,而且外界的風寒溼等邪氣也會從這裡長驅直入。所以封穴是非常重要的。
封穴的方法:比較講究的封穴方法不是用手,而是用一條白毛巾蓋住穴位, 再在上面拍一拍,撫摸一下,身體就會慢慢地閉合住這個毛孔。如果沒有白毛巾,也可以用手去撫摸按揉這一片,也可以讓熱氣滲透到裡面,阻斷外面風寒進入,也可以達到一個封穴的作用。
如何緩解艾灸時的灼痛感
懸灸的時候如果有灼痛感,是正邪兩氣正在交戰,可以用另一隻手在被灸的部位上撫摸一下,就可以緩解了,如果是隔物灸,感到燙的時候可以把灸柱下面的薑片或者附子片上下左右挪動一下,也可以緩解灼痛感。
如何避免艾灸上火
因為艾灸是從外界給身體補陽氣,而且艾都是純陽無陰的,艾灸的熱進入到身體裡以後,火都是往上去,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發現人被灸得上熱下寒,這是很多人用普通艾灸調理時都會出現的問題,甚至有人只艾灸了一次,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但是當我們面對一些大病、重病、久病的時候,尤其是一些腫瘤,其實是需要重灸的,但如果用普通艾灸,重灸又一定會上火,所以在調理上就會出現兩難的情況。
我們的藥灸是可以完全避免上火這一問題的,但如果用普通艾灸,怎麼能避免上火問題呢,我有一個有十多年艾灸經驗的老師,教給過我一個方法:
為什麼要在腳底灸呢?如果從腳底上面的任何一個部位開始灸,熱滲透到身體裡面去後,就會往上走,而寒都是往下走的,最後就會造成上熱下寒的局面。而且灸的部位越靠上,這種情況越明顯。
但我們配穴不可能都是下面的穴位,比如肺受寒了,就應該灸上面,如果從下面灸,很長時間才能通達到上面,怎麼辦呢?老師就發現,當從人體最下面持續灸的時候,寒下來後,就會被加熱,熱了以後又往上蒸騰,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寒熱的迴圈,保證身體裡的氣血是上下流通的,這時無論在哪裡配穴,就都能儘量避免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