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是費盡心思,總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成長,可是在這條路上他們也是戰戰兢兢,生怕哪些事情處理不當會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
最近倩倩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她家的孩子丁丁,七歲了,可是說話總是不算話。喜歡看電視,但是作業還沒做好,明言跟媽媽保證,看完這一集就寫作業,結果看完一集就接下一集,反反覆覆看了不下五集作業還沒做。還有說好了,要寫完日記才出去玩的,可是日記還沒動筆,就不停的叫媽媽帶他出去玩,不然就撒潑哭鬧。
倩倩對此苦惱不已,他很擔心孩子最後會變得不講信用的人,現在社會上都很怕這種說話不算數的人。可是她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做人要講信用。
很多家長其實跟倩倩有一樣的苦惱,孩子不遵守剛訂立的規則,但是自己又無可奈何,不想孩子繼續錯下去,卻不知道怎麼做。家長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先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言而無信''的情況,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做出方案進行解決。
孩子言而無信的原因
1.自控力差,還不能控制好自己的需求
孩子在初涉社會的時候,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沒有一個較好的自控力。不懂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和情緒,他會錯誤的將寫作業的時間無限延長,認為寫作業的時間是看電視時間的數倍,因為寫作業是他不喜歡的事,他不想面對,故而寫作業五分鐘他會認為過去了十幾分鍾甚至更久。當父母叫他不看電視的時候,他無法很好的進行語言表達,更沒有慢慢表達的機會,所以只能以哭鬧的形式進行表達。
2.對誠信沒有足夠的認識
誠信對孩子的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或許他們聽過''好孩子要誠實有禮貌'',可是什麼是誠實他們並沒有確切的概念,他們可能只知道不說謊就是誠實,就是講誠信。父母要跟孩子解釋好,誠信的含義,不僅僅只是不說謊那麼簡單,還要包括說到做到,承擔責任等,讓孩子能夠對誠信有足夠的認識,這樣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他才能知道怎麼改變,怎麼完善。
3.父母的不恰當教育方式,讓孩子養成的壞習慣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來自於對父母的錯誤教育,在孩子出現說道做不到的情況的時候,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的做法給孩子做出的錯誤示範。讓孩子誤讀了,孩子對外界的新事物吸收能力很強,父母在教導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別讓孩子在你的引導下越走越錯。
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誠信品格是很重要的,誰都不是一出生就能學會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要如何幫孩子建立信用體系
1.進行合理的溝通
很多孩子錯誤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批評,這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家長在面對孩子說話,或者說話不算話的時候要跟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給出適當的方案,讓孩子去執行,要做到中立的態度,不偏不倚去對待。
2.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
家長在孩子出現說話不算數的時候,不要去批評,而是先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做比直接批評好多了,孩子自己理解問題的道理比起批評被動改變要好很多。一味地批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有可能還會讓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改變空間,這可以給他更多的緩衝機會,在錯誤中不斷改正自己。
3.有一個良好的獎懲機制
獎勵是幫助孩子執行約定最有力的一種形式,家長應該利用好獎勵機制,幫助孩子更快的走出不講誠信的境地。這種獎勵不分形式,不用過分強求有實物的獎勵,有時候一句肯定的話,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獎勵。對於孩子不執行約定,也要有相應的懲罰,這些都要在約定的時候做好安排,不能馬後炮,孩子最討厭這種突然強加的懲罰了。
4.家長在做好約定的時候,必須堅決執行
雖然這樣的約定只是口頭上的,但是一定雙方達成共識,就一定要堅決執行。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只有做好約定的執行,孩子才會意識到約定的重要性,會認真的執行約定。這也讓孩子腦海中有一個概念,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敢再輕易下約定,因為如果做了約定,那麼就必須要完成。
孩子建立誠信意識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要逐步慢慢執行,不能著急。在建立起具有約束力的約定時,家長和孩子都要嚴格執行,這對孩子形成言而有信的意識很重要,同時還可以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一個威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