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不是''金絲雀'',放養的好處多多,家長不容忽視
''放養''一度是種很火的教養方式。
一般對這種方式的解釋均是:讓孩子迴歸到更自然的成長環境中,給予孩子儘可能的自由,將選擇權交給孩子,減少來自成人等外部世界的管束、催逼。
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日日夜夜待在自己身邊,他們可以看著孩子成長,感受孩子成長的快樂,希望孩子有困難自己在身旁陪同,幫助孩子解決此刻的煩惱。
可是把孩子培養成溫室中的花朵,孩子的抗挫能力根本不會提高,經不起風雨,總是表現出一些崩潰的狀態。
家長應該放手給孩子見見這個世界,讓孩子自己去成長,不要將太多的控制慾,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放養''並非''放任''
''放養''確如家長們擔心的那樣會讓孩子''放蕩不羈''嗎?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的家長,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 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
教育專家認為,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
適當放養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幫助?
1、 親子關係融洽
有原則的適度放養,讓父母和孩子之間做到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也能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更加貼心的疼愛,孩子也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這個精彩的世界,這樣既有助於親子關係更為和諧,又可以培養孩子獨當一面的能力。
2、 孩子性格更好
適度放養,也是對孩子性格磨練的一個過程。
在沒有父母的庇護下,他們會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的冷暖,知道這個世界的人情世故,這樣可以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好,知道感恩父母,感激他人。
3、 孩子有創新思維
孩子如果爬到了高處,馬上就會有家長跳出來喊:''快下來,摔倒怎麼辦?''
家長的過度保護,束縛住了孩子的手腳,也束縛住了孩子的大腦和思維。
有時間的時候,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到大自然裡走一走,告訴孩子:''有爸爸媽媽在,你盡情去玩吧。''
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在社會中見識一些風俗人情,培養孩子主動和別人接觸,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一本知識最豐富的書。
孩子慢慢自己去探索,創新思維才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