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的性格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在家裡的時候,總是會大吼大叫,可是在出去外面的時候,又像一隻綿羊似的,總躲著不敢說話。
風間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平常他在學校的時候總是很溫和,說話聲都的細細軟軟的,讓人覺得他是一個乖巧謙遜的孩子。可是他一回到家裡,就變了一個樣,一進門就先把書包往沙發一扔,然後大聲嚷嚷,有很多次都被鄰居投訴。面對父母也是一樣,一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大聲抗議,非要跟父母爭個對錯,導致父母一直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別人的排擠。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種問題,在家就像個山大王一樣,蠻橫霸道,可是一出門卻又跟小綿羊一樣,溫順謙虛。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或許不會在意,認為孩子就是怕事而已,不需要大驚小怪。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個性,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如果不處理好,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
很多家長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性格,他們很少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
1、 家庭裡不健康的溺愛所影響
很多家長在家裡,對孩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就會想法子滿足孩子。有時候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直接撒潑,哭喊吵鬧。家長在面對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卻不加以引導,而是好言相勸,威逼利誘,用其他的條件暫時換取孩子的滿足。這麼做,就是從正面上給了孩子"在家山大王"的一種肯定,助長了孩子在家時的囂張氣焰。
2、 家長經常替代孩子做事情
許多家長在外面的時候,總會想著法子給自己的孩子撈好處,幫助孩子處理事情,凡事只要家長出馬就絕對手到擒來。家長包辦了孩子在外面遇到的所有事情,他們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幫了孩子,可是他們沒能想到。他們這樣做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處理事情的機會,讓孩子不懂得如何解決問題。導致孩子在外界獨自與人接觸的時候,不懂得如何處理事情,只會唯唯諾諾的接受他人的指派。
3、 在家庭環境之外,沒有安全感
許多孩子在開始上學之前幾乎都沒跟外界有過接觸,每天的活動範圍就是家裡。有著父母的疼愛,整個家庭環境都很溫馨,可是當他們出去外面的時候,這種溫馨感就沒了。沒有父母的愛來包容,所要面對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孩子心中的那份安全感便會消失,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不懂得處理社交關係。每天都在害怕中度過,擔心哪裡做不好被別人責罵。
看得出來,孩子會有這樣"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的個性,很多都是因為父母的不恰當行為所造成的,因此,父母有責任且有義務幫助孩子走出這個困境。
1、 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處理事情的環境
父母不應該一直幫助孩子處理事情,特別是在外面的時候,更要給孩子一個鍛鍊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出現小衝突的時候,如果事情不嚴重,父母就不要上去幹預,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事情。讓孩子懂得解決問題,同時能夠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在外面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去買東西的時候,要孩子來結賬;去銀行的時候,要孩子取票排隊等。這樣做能讓孩子懂得一些事情的處理方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2、 讓孩子懂得發洩自己的情緒
很多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在家裡的時候就只學會兩種情緒,一種是開心,一種是憤怒。這類孩子甚至連傷心的情緒都不懂得發洩,只知道內心不爽就要大喊大叫,讓自己的心情在暴躁的脾氣中發洩。所以家長應該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發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在自己要發洩情緒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到他人的情緒。
3、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參加戶外活動能夠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在戶外活動的時候,通常都是透過遊戲活動與他人形成朋友關係。這就能解決孩子少與他人接觸的問題,讓孩子在與他人接觸的時候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長自己的自信心。
孩子身上的很多缺點都是因為父母不正確的做法所影響的,父母要學會經常反思自己,給自己做覆盤工作,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