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這兩種
很多父母把打罵當成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的打罵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容易出現性格問題和缺陷,而且會導致親子關係淡漠,給以後的家庭關係留下隱患。
但縱觀身邊事例,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以下兩種。
1、刻意漠視
就算父母使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說明父母還對孩子有關注,還有期待。而刻意的漠視對孩子來說才是最致命的。
孩子的自我認同首先來源於父母的認同,越能得到父母關注和認同的孩子,安全感越足,自我價值感越高。而那些從小被父母當空氣對待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一丁點的在乎和關心,找不到自我認同,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一個。他們缺乏溫暖和陽光,內心變得陰暗冰冷,對這個社會也充滿了懷疑,周圍都是惡意,人也容易被同化,也容易有惡意。
2、語言暴力
對於孩子而言,外表的傷害是可以看出來的,但是內心的傷害卻是無形的。語言暴力是所有孩子的噩夢,會對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教育專家李玫瑾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中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容易出現性格缺陷。有大概25.7%的孩子有自卑、抑鬱的情緒,有22.1%的孩子比較冷酷,還有56.5%的孩子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暴躁。
語言暴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孩子惡語相向,在毀掉孩子的一生這件事情上,父母有絕對的發言權。任何的語言暴力,都沒有起到一點教育成分,都只是父母高高在上在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
有些父母從來不會好好說話,一開口就是辱罵、貶低、嘲諷的字眼。這些字眼像劍一樣刀刀扎到孩子的心臟裡。這樣長大的孩子有些練就成了百毒不侵,強大無比,但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的內心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麼強大,根本忍受不了父母對他們人格的踐踏,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打擊,只能讓他們在心裡生根發芽。慢慢的要不孩子承受不了,走向自殘的道路。要不孩子把屠刀揮向其他人。
經常生活在父母的刻意漠視和語言暴力下,沒有幾個人能抵抗住周圍的刻板環境。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充滿戾氣和不滿,心裡的陽光和溫暖一點點被陰暗和潮溼所侵襲,從而造就了孩子陰暗的心理和畸形的性格。
只有父母用對方法了,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1、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物件,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那麼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懂得感恩的畫面;想讓孩子學會尊老愛幼,父母也要懂得尊敬身邊的老人和小孩;想要自己的孩子愛讀書、愛學習,家長本身就要具備愛學習的好品質。要教育孩子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要求孩子積極進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範。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在耳濡目染中成長。
2、家長要與孩子建立信任
想要和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同樣都要信任,既要學著信任,又能夠被信任。
信任的前提就是要分享,經常和孩子在一起溝通交流,平時買東西或是家庭決議上也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會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以後溝通起來也會比較順利,有利於建立信任感。
還有就是父母平時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儘量完成,不要總欺騙寶寶的感情,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就沒有了。父母犯錯的時候,也一定要記得跟孩子道歉,不要覺得向孩子道歉沒有面子。還有父母的壞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不利於建立信任感。
3、家長要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道德關係。家長尊重孩子,對其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家長想要尊重孩子,就要從全面的接受孩子的性格開始。孩子的一個選擇往往是出於自己的天性和愛好。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選擇給予肯定和鼓勵,尊重孩子的選擇,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公共場合和人多的地方,不能惡劣的批評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情緒和尊嚴。
當你抱怨自己的孩子沒出息、沒有能力的時候,是不是該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如果想要讓孩子變成一個優秀的人,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