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賁門失弛症內鏡下氣囊擴張術
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適用物件
第一診斷為賁門失弛症。
行內鏡下氣囊擴張術。
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
1.症狀:吞嚥困難,可伴有反食、胸痛、夜間嗆咳、體質量減輕。病程長,病情反覆,時輕時重。
2.體徵:可無特殊體徵或有營養不良的體徵。
3.輔助檢查: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壓力測定等符合賁門失弛症,胃鏡檢查除外食管下段、賁門部其他病變。
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
1.一般治療:改變進食方式,包括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緩慢進食等。
2.藥物治療: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鹽製劑、營養治療藥物等。
3.內鏡下擴張或肉毒桿菌毒素區域性注射。
4.病情影響生活質量或以上治療無效者,可考慮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或外科手術治療。
標準住院日為6~7天
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22.0賁門失弛症疾病編碼。
2.如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臨床路徑流程的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住院期間檢查專案
1.必需的檢查專案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 潛血。
血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時間和活動度。
感染性疾病篩查。
X線胸片、心電圖、腹部超聲檢查。
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壓力測定、胃鏡檢查。
營養篩查與評估:入院後24小時內完成。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專案
胃鏡檢查時如遇可疑病變,應作活檢送病理學檢查,以除外食管下段、賁門部其他病變,特別是惡性病變。
胸腹CT。
以上檢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後進行。
治療方案和藥物選擇
1.術前需糾正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
2.術前內鏡顯示合併食管炎患者給予抑酸劑及黏膜保護劑,修復食管黏膜,減低術後穿孔、出血和感染風險。
3.術後給予抑酸劑及黏膜保護劑。
4.術後給予抗菌藥物。
5.營養治療藥物:有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的患者,入院24~48小時儘早啟動腸內營養。腸內營養不能達到目標量60%時,可選全合一的方式實施腸外營養。
出院標準
1.診斷已明確。
2.治療後症狀減輕,營養攝入狀況改善或營養狀態穩定。
3.無操作相關嚴重併發症。
變異及原因分析
1.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胃鏡檢查提示其他病變,如腫瘤等,不進入本路徑。
2.“必需的檢查專案”中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壓力測定或胃鏡檢查,如安排在住院後完成,住院時間可在此路徑基礎上延長2天。
3.伴明顯營養不良、高齡、接受過介入或手術治療的賁門失弛症患者,需延長住院時間,全面檢查評估食管、賁門解剖功能,適當改善營養狀況,建議不進入本路徑。
4.賁門失弛症內鏡下氣囊擴張術合併食管賁門出血、穿孔等風險大。如出現以上併發症,退出本路徑,並進入相應的臨床路徑處理。
5.賁門失弛症經內鏡下氣囊擴張和肉毒桿菌毒素治療無效者,可重複食管壓力測定,分析治療無效的原因,制定嚴格的內科保守治療方案,必要時考慮其他治療,不進入本路徑。
6. 術前胃鏡檢查如有食物瀦留在胃、食管中,則建議推出路徑。
7. 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導致肺部感染,退出本路徑。
二、賁門失弛緩症內鏡下氣囊擴張術
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物件
第一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
行內鏡下氣囊擴張術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
門診號:住院號: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標準住院日:6~7天
內容來源於國家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