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天底下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長大,從會爬到第一次開口說話,從要抱抱到離開父母上學,一點一滴,都牽掛著家長的心。然而,總有那麼一批孩子比較特殊,看似跟一般孩子沒什麼兩樣的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比其他人慢。

小娟的最近愁白了頭,二女兒佳佳都快三歲了,還只會喊"奶奶",甚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一開始她以為這只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是奶奶帶的多,沒當回事。可是漸漸地,她感覺不對勁,大兒子在兩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說很多短句了,哪怕是環境造成的差異,也不能差這麼多吧?

為了讓佳佳說點別的,她經常花上一兩個小時跟她說話,陪她玩,可是效果還是不好,好幾次教著教著,她就往下掉眼淚,孩子要是智力存在問題,以後可怎麼辦啊?

其實在14個月的時候,佳佳就去過一次兒童醫院,當時孩子完全無法站立,連爬都很少爬,他們擔心是不是孩子骨骼不行,就送去檢查,醫生給出的說法是:骨頭沒問題,家長多教一教,沒必要做康復治療。

14個月不會站立,這也許沒什麼,可是3歲還不能正常說話,這很明顯是孩子發育遲緩。

在孩子三歲前,發育的快慢是衡量孩子健康很重要的一個指標,雖然每個孩子有自己正常的發育時間表,但是國際慣例上還有一定的標準的。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孩子發育遲緩的外在表現

世界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發表的《嬰幼兒發育里程碑》,可以作為孩子發育快慢的參考資料。

孩子抬頭時間

一般在三個月的時候,在我們抱起孩子的時候,小傢伙就能把頭抬穩了,並且可以做到180度來說轉動,部分孩子在1-2個月的時候就能辦到,根據孩子發育速度的差異,有些孩子也會拖到4個月,可是一旦超過5個月還不能正常表現,家長最好還是帶著孩子去檢查一下。

孩子翻身的時間

通常來說,孩子在5-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翻身了,3-4個月的時候,可以藉助工具完成由俯到仰的姿態變換,如果孩子在7個月左右還不能正常自己翻身,很有可能是發育遲緩或者身體出現了病變。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孩子開始好動的時間

8個月大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好動期,喜歡的到處亂爬,對鏡子裡面的東西也產生很強的好奇感,開始將照片裡面的東西與實物聯絡在一起。10個月左右,可以完成第一次站立,12-14個月時,開始嘗試行走,如果15個月還不能站起來,可能是腦部發育或者骨骼發育出現了問題。

孩子第一次說話的時間

1歲大的孩子,已經開始習慣"疊詞",比如"爸爸"、"媽媽"之類的詞彙,他們完全可以理解,也能比較清晰的表達出來。2歲時,不少孩子已經可以說5個字左右的短句,能理解父母所說的話,到了3歲,孩子可以與父母正常交流。醫學上認為,不管孩子發育快慢,語言方面能力的差異性應該不超過4個月,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家長就要留意了。

雖然孩子因為個體的差異,現實與標準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最多也不應該超過半年,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表現得跟一般孩子差異性太大,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否"發育遲緩"。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比別人"慢一步"

在《病理學》一書中,對於人類的疾病有這樣的認知:所有病患都存在物質與心靈兩個領域,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會導致病變。

同樣的道理,孩子發育遲緩,所有症狀按照原因劃分,基本可以分為兩種:"病患型遲緩"與"認知型遲緩"。

1、病患型遲緩

因為身體的因素,導致孩子無法跟普通孩子一樣,這種叫做"病患型遲緩",常見的案例有:

甲狀腺功能性缺失:因為甲狀腺發育不完善或者功能性缺失導致無法提供充足的激素,會讓孩子變得身材矮小、智力延緩發育、牙齒不齊甚至不全、性格怪異等等。

骨骼脆弱:因為骨頭過不夠強壯,無法支撐孩子身體正常發育,嚴重的會導致侏儒症,脆骨病等等。

染色體數目異常:正常人是兩條染色體,但是部分孩子,因為母體病變或者胚胎髮育期間環境惡劣的因素,多一條或少一條X染色體,會直接影響孩子第二性徵的發育,也呈現出體弱多病、身材矮小的特徵。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2、認知型遲緩

一些孩子身體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他們之所以表現得與常人詭異,主要是因為在長大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教育。人與動物不一樣,我們絕大多數認知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美國狼孩伊莎貝爾在在自傳中說過:如果我沒有得到熱心人士的解決,那麼我將一輩子做一隻狼!

這個姑娘在1歲時被扔在荒郊野外,全靠一位母狼照顧才得以長大,一直到她10歲時才被人解決,在那個時候,她的表現完全像是一隻狼。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因為他們的父母沒經驗,加上不用心,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能省則省,別人家跟孩子互動,陪孩子說話,他們卻當育兒是養貓,伺候完了吃喝拉撒之後,就什麼都不問了。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要是能跟別的孩子一個樣,那才是奇怪。

英國Mewes也認為,孩子早期的認知,完全取決於父母價值觀的"栽培",也就是說,父母的行為決定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設。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遲緩型孩子遇到的困境

人類會本能的排斥"特殊性"個體,尤其是對孩子而言,因為他們考慮不到道德層面的影響,所以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組團排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孩子,他雖然才小學二年級,卻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的同學。

因為智力發育遲緩的原因,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落後於其他孩子,交友慢、認知慢、認字慢,這些問題導致沒有其他孩子願意跟他玩,甚至還會欺負他,老師雖然不會明說,但是也不怎麼待見這個孩子。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其實這種現象,是每一位遲緩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

歧視問題

異於常人的表現,總會吸引來無數異樣的目光,尤其是智力上的缺陷,會給人一種很好欺負的感覺。對於成年人來說都過於沉重的歧視感,很容易讓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導致嚴重的後果,而更讓人無奈的是,發生這樣的悲劇,做父母的還沒辦法追責,畢竟,追誰的責?以什麼名義追責?這些都是難題。

自我不認可問題

小孩子的心理總是脆弱而敏感,其他人的態度,哪怕刻意去隱藏,孩子還是會從一些細微之處感覺出來,尤其是不耐煩這種情緒,對孩子的殺傷力巨大。很多發育遲緩的孩子出現問題,不是因為外人,而是父母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煩躁導致的,他們渴望被認同,卻因為自己總是做不好而陷入自閉,當一個人自己都放棄自己時,還能指望什麼奇蹟發生?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正確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是因為病患導致的發育遲緩,那解決辦法很簡單,早發現早治療,把病治好了,其它都不是問題。

關鍵是"認知型遲緩",如果遇到這一類孩子,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

1、絕對程度的耐心

本身遲緩型孩子心理就比較感性,他們也知道自己跟一般孩子不同,極力試圖做好,可是現實是,很多時候他們並不能很好的完成父母的期望。如果這時候大人再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很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價值產生質疑。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介紹的"緊密育兒法"效果就很好,透過父母與孩子長時間、多角度的接觸,讓孩子意識到大人的認可與重視,這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乖巧。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2、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如果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在短時間內追上別人,完全不用按照常理辦事,比如別人7歲上一年級,我們可以推遲到8歲,甚至9歲,對外宣稱之前孩子在治病,不然去學校也是受人欺負,知識沒學到,還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實在不行,還可以送去特殊學校,那裡有一樣情況的孩子,專業的老師,特殊的教學規劃等等,這些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添磚加瓦。家長一定要轉變一個心態,不要總是覺得自己孩子特殊化對待,會讓自己丟人,換個角度想一下,你是要只是這幾年丟人過渡一下,治好孩子,還是未來幾十年費心勞神,被別人偷偷取笑呢?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結語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場考試,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問題,只不過遲緩型的孩子屬於比較"特殊"的問題兒童,就像感冒、發燒一樣,這只是一種疾病。得病了,那就去看病,不要帶任何特殊的情緒,唯有家長的平常心,才能讓孩子得以痊癒,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長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19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歲大隻會喊"奶奶"正常嗎?家長要區分病患型遲緩和認知型遲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