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天氣原因,很多的人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出汗是怎麼回事?所以今天我想與大家聊的話題就是出汗。
汗是由於陽氣蒸化津液經玄府(肺)達於體表而成。故《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
正常汗出有滋潤皮膚、調和營衛、調節體溫、保持體溫相對恆定的作用。
在氣候炎熱,衣被過厚,劇烈活動,情緒激動,或進食辛辣等情況下汗出,屬於生理現象。
若不該汗出時而汗出,該汗出時而無汗,或僅身體的某一區域性出汗,均屬於病理現象。瞭解病人汗出的異常情況,對於判斷病邪的性質、機體陰陽氣血津液的盛衰和玄府的通塞狀況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不同的出汗代表什麼樣的情況呢?
1.自汗:醒時經常汗出,活動尤甚,謂之自汗。多是由於陽虛證和氣虛證。
分析:因陽氣虧虛,衛外不固,肌表失於固密所致。
2.盜汗:睡則汗出,醒則汗止,謂之盜汗。多是由於陰虛證。
分析:因陰虛陽亢而生內熱,入睡時衛陽由表入裡,加重內熱,迫津外洩,且衛陽入裡,肌表失於固密,故汗出;醒後,衛陽由裡出表,內熱減輕,肌表又得以固密,因而汗止。
3.戰汗:病人先惡寒戰慄而後汗出,謂之戰汗。因邪盛正衰,邪伏不去,一旦正氣來複,正邪劇烈鬥爭所致。
分析:多見於傷寒和溫病正邪劇爭階段,是疾病發展的轉折點。若戰汗之後,汗出熱退,脈靜身涼,提示邪去正復,疾病向愈;若戰汗之後,汗出而熱不退,煩躁不安,脈來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惡化。
4.絕汗:即亡陽、亡陰之汗。亡陽與亡陰系危重證候,故其汗出,謂之絕汗,又稱為脫汗。
亡陽之汗,冷汗淋漓,兼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浮數無力或脈微欲絕。
分析:系陽的功能衰竭,玄府失司而弛張,津液外洩所致。
亡陰之汗,汗熱而黏,兼面色潮紅,手足溫,肌膚熱,脈細數疾,按之無力。
分析:系陰的功能衰竭,無以制陽,陽熱迫津外洩所致。
5.冷汗:所出之汗有涼的感覺,謂之冷汗。
分析:多因陽虛、驚嚇或劇烈疼痛所致。另外,亡陽之汗亦屬於冷汗。
6.熱汗:所出之汗有熱的感覺,謂之熱汗。
分析:多因裡熱鬱蒸所致。另外,亡陰之汗亦屬於熱汗。
7.黃汗:汗出沾衣,色如黃柏汁,謂之黃汗。多因風溼熱交蒸所致。
(二)區域性汗出
身體的某一部位汗出,謂之區域性汗出。臨床常見的區域性汗出,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頭汗:汗出僅見於頭部,或頭頸部汗出量多,謂之頭汗,又稱之為但頭汗出。
分析:頭汗出主要由上焦(心肺)鬱熱、中焦(肝膽脾胃)溼熱和虛陽上越所致。
頭汗出兼有面赤煩渴,舌尖紅,脈數者,由上焦鬱熱,循經上炎所致。
頭汗出兼有頭身困重,身熱脘悶,苔黃膩者,多因中焦溼熱鬱蒸所致。
危重病人頭汗出兼有面色蒼白,胸高氣喘,肢冷,脈數疾無力或脈微者,系久病精氣衰竭,虛陽上
越,津隨陽洩所致。
另外,飲酒、進食辛辣熱湯,使陽氣亢旺,熱蒸於頭,亦可出現頭汗,屬生理現象,不可以疾病論之。
2.半身汗:病人僅一側身體出汗,謂之半身汗。或左側,或右側,或上半身,或下半身,但汗出常見於健側,無汗的半身多系病變的部位或病變的反映所在。
分析:半身汗多因風痰、痰瘀、瘀血、風寒等邪阻滯身體一側經絡,氣血不能周流所致。常見於中風、截癱和痿病病人。
3.手足心汗:手足心汗出,謂之手足心汗。正常人手足心微汗出,為生理現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則為病理現象。
分析:多由於陽明燥熱內結,熱迫津洩;陰經鬱熱外蒸,津液外洩;溼熱性質的疫毒鬱蒸,津液外洩;脾虛運化失常,津液旁達四肢所手足心汗出量多,亦有因先天稟賦所致者,多與遺傳有關。
4.心胸汗:心胸部汗出或汗出過多,謂之心胸汗,多見於虛證。
分析:若兼心悸心煩,腰痠失眠,五心煩熱,遺精夢交者,心腎不交;兼心悸失眠,萎黃眩暈,腹脹便溏者,為心脾兩虛;兼心悸心煩易怒,多食消瘦,手顫,五心煩熱,頸前結喉處起塊,隨吞嚥上下移動者,為陰虛肝鬱火盛(甲狀腺功能亢進)。
5.陰汗:外生殖器及其周圍汗出,謂之陰汗。
分析:多因肝經溼熱下注或下焦溼熱鬱蒸所致。
臨床感受:
關於自汗與盜汗各種教材所述,涇滑分明,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實則非然。
蓋陽虛,肌表不固,因而自汗:入睡衛陽由表入裡,肌表之陽更虛,肌表更加不固,故亦可致盜汗。所以出汗到底是陽虛還是陰虛或氣虛,應全面分析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以上就是關於汗證的分析,您有新的建議推薦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每日持續更新中,喜歡記得關注吆!
本文參與#科學V頭條#、#健康養生#、#中醫養生#、#健康#、#漲粉黑馬訓練營#。